星期四, 12月 31, 2015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李永豐


「這位是我的禮儀師⋯⋯,」台北市長柯文哲,有次向媒體如此介紹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
×!恁爸是你的禮儀老師,禮儀師是幫往生者化妝的人,你知不知道⋯⋯×!」李永豐私下這麼碎念柯文哲。
一個滿口髒話的人,為什麼會成為柯文哲、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和各路企業老闆的禮儀老師?
李永豐外表粗俗、言行狂放,其實心思細膩、重人情溫暖。他長年帶領紙風車劇團深入全台各鄉,為兒童免費演戲,帶來歡樂。這次選舉,藍綠陣營的候選人也爭相邀請紙風車劇團到選區表演,以吸引人氣,演出場次已經滿滿排到投票日前。
不只劇團受歡迎,李永豐本人還被不少參選的政治素人拜託,教他們應對進退之道。其實,就像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投身選舉前,找過專人指導肢體語言、溝通技巧,四年前蔡英文初次參選總統時,就開始找李永豐為她上課。
李永豐是大學戲劇系科班出身,當過演員、導演,熟悉專業表演的學問。
對於政治人物,他說,除了透過演說傳達情感,跑紅白帖、選舉拜票時,與一般民眾接觸的時間通常只有幾分鐘,候選人要在那幾分鐘之內讓人留下好印象,同樣須善於傳達情感。情感的展現,不只透過語言內容,還有表達的方式,也就是肢體語言,而這正是他的專長。
考禮儀,問倒拘謹小英
教她「拆關節」軟化肢體
不過,像蔡英文這樣拘謹的學者型人物,剛開始難免懷疑「學這個做什麼」。李永豐提出了幾個問題問她,例如「上台演講,眼睛要看哪裡?」「參加告別式,要怎麼鞠躬?」「跟不同的人,要怎麼握手?」等等,這才讓答不出來的蔡英文服氣,乖乖上課。
蔡英文上了四堂課,包括在劇團的排練場,對著李永豐不斷拋出的題目,練習「一分鐘即興演講」,訓練說話節奏和反應。
李永豐也播放當年蔡與馬英九辯論ECFA的影片,讓她看到自己的缺點。像是答話時一直看著馬,鏡頭只能拍到她的側臉,忽略了訴求對象是電視前的大眾。二一五年底剛舉辦過的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蔡英文熟練到「眼觀四面」,顯示學習有成。
四年前,李永豐還特別花了一整堂課,讓當時在公眾場合身形僵硬的蔡英文,練習「打開身體」。
他用的是默劇課程裡的肢體訓練,包括「孤立動作」(isolation),從只能動頸部、動肩膀等一一拆解關節,來軟化手腳、軀體。「人對於不習慣的事情,雖然有情感要表達,但身體會失措、看起來沒自信,」李永豐說明身體開發課程的目的。
教社交,柯P照做
跟幕僚握手,練習正眼看人
柯文哲也是那種站上舞台,手腳放不開的類型。二一四年柯文哲參選,從白色巨塔裡習慣被人拜託的權威醫師,要走入人群低頭拜票,於是被幕僚帶去找李永豐上課。
「我第一件事就跟他說,鼻毛要剪一剪,」李永豐說。
柯文哲站著講話時習慣「駝背、後傾、凸肚、肩膀垮下來」,他教柯要把身體重心往前、往上提,演說的時候,腳後跟甚至有點要隨著聲音提起來的樣子,這樣才會讓聽者覺得誠懇,聲音也才會放出來。此外,他還讓柯的幕僚、劇團人員輪流與柯文哲握手,讓社交能力極差的柯文哲,練習正眼看人。
如今已當了一年市長,柯文哲的應對進退還是常常被批評失禮。問他是否仍記得李永豐教的禮儀,「有啦有啦,握手要看著人家的眼睛,身體不能站直直的,要前傾;還有鞠躬的時候,要彎到看見自己的腳趾前緣⋯⋯,」柯文哲說,他當時跟李永豐上了三堂課,一次兩小時,很認真,「但是考完(指選舉結束)第一天,我就變回自己,下次有政治考試的時候再拿來用,哈哈!」
李永豐強調,除了柯文哲愛穿高腰褲的習慣仍然不好看,如今蔡英文和柯文哲已是明星級的人物,表現自己的風格時,不會再讓外界覺得突兀。只有政治素人才需要透過他的指導,在面對陌生群眾時展現自信。
五個訣竅,都講誠意
張花冠、涂醒哲團報當學生
像這次代表社民黨參選立委的新人李晏榕,也因為父親李焜耀(友達創辦人)和母親藍瑞雲是紙風車的長期贊助者,在父母提議下找李永豐上課。她說,包括走路的步伐大小、手臂、肩膀擺動的幅度,都被李永豐逐個調整,她覺得很受用,「因為政治人物在外走動,很難一一跟民眾說上話,所以要透過肢體給人穩重、值得信賴的感覺。」
前前後後,包括立委陳明文、嘉義縣長張花冠都曾是李永豐的「學生」,去年參選的嘉義市長涂醒哲和一票議員共十五人,選前也集體找李永豐開課。
甚至,還有企業老闆私下請李永豐指點演說技巧、幫公司主管上鞠躬握手課。
摘要整理李永豐的五個禮儀訣竅,會發現「誠意藏在細節裡」,不論政壇或商場交流,都可參考。
握手:男人跟男人握手時,另一隻空著的手也搭上來握,或拍拍肩,會顯得更熱情,但對於長輩和女性不可如此,否則沒分寸。女性跟阿嬤握手時,摟一摟肩會讓人覺得溫暖。與坐輪椅的人或小孩握手時,要蹲下來。
鞠躬:參加告別式,坐等十幾、二十分鐘,只有短短二十秒的致祭時間表現誠意。最適當的鞠躬是彎腰四十五度,亦即剛好看見自己的腳尖,而且速度要慢,不必為了跟上司儀口令而點頭如搗蒜。家屬答禮時,也要與家屬的眼神接觸後再彎腰。
吃飯:餐桌上不要一直講自己的事,可多向同桌的人提問題,讓人覺得你健談、關心他人,而不是只想到自己。幫人夾菜時,分量只要少許,以免人家不愛吃而勉強接受。
拜會:到人家的地方,一定等主人坐下自己才坐,眼神也要環場一圈,跟在場每個人都招呼到。若坐沙發,背挺直表示嚴肅、略前傾表示關切,有啤酒肚的人切忌後仰,會讓肚子整個凸上來、不莊重。
演說:不論面對人數多寡,眼神要常常落在觀眾席前三分之二排中央的位置,讓多數人覺得你在看他。目光的環視可抓住前、後、左、右四個點,不必依序,慢慢擺動,才顯得自然而關照全場。
李永豐強調,從細節才看得出這個人的修養。但令人好奇的是,他本身不修邊幅,自稱「老粗」,是「不會游泳的游泳教練」,又為何能拿捏出這許多細節?粗與細,他都表現得極致。
一個信念,為別人想
吳念真讚:不是算計是柔軟
熟悉他的導演吳念真說,李永豐念戲劇,懂得「節奏」,知道什麼時候該出現什麼(指禮節的步驟 );加上從小的環境養成,李父是嘉義布袋漁村的漁會代表,家裡開雜貨店,人情往來緊密,他從小就能體會與人、與長輩的相處之道。
吳念真還舉了一個故事,說明李永豐有著別人無法察覺的體貼。
有一年春節,李永豐想要拿紅包給一位離職創業但不順遂的前員工。他事先把紅包拿給吳念真,聚會時由吳念真交給對方,對方當然先推辭,此時李永豐就用他一貫的粗口,罵對方怎麼能不接受吳導的心意,劈哩啪啦罵得對方非收下不可。
「他減除對方的尷尬、人情溫暖做給我,自己又達到資助目的,不是算計,而是一種柔軟。」吳念真說。
李永豐自己則解釋,他常常在公祭、應酬場合觀察,「偷看大器的人都怎麼做。」例如他有一次到台中的聯聚建設拜會,從進大門開始就有人迎接,在搭電梯、進會客室等待老闆來時,都一直有人陪著聊天,不被冷落,這個做法就被他學起來。
他認為,禮儀的眉眉角角能夠做周全,靠的是「為別人著想」的心理。「當一個人把自己放到最少,就能養成關心別人的習慣,」李永豐說。
這也難怪,許多事業有成、社經地位高的人,要向來自基層、大學考了七次,嘗過許多挫敗滋味的李永豐,學習如何「放下身段」了。
小檔案_李永豐
出生:1962
學歷: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碩士
經歷:演員、編劇、導演
現職: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李永豐

星期日, 12月 27, 2015

打破動物蛋白的神話:鐵人三項運動員的素食宣言

打破動物蛋白的神話:鐵人三項運動員的素食宣言
“你怎麼獲取蛋白質呢?”這是我經常遇到的問題。
作為一名以植物飲食為基礎的超耐力運動員,我的素食飲食讓人們好奇不已。如果我每回答一次這類問題都收費一美元,累積下來,現在足以讓我的四個孩子完成大學學業了。所以,我們來一次性解決這個最重要最無法躲避的問題吧。
我們生活在其中的這個社會給我們灌輸了一個錯誤的觀念:只有肉、蛋、奶製品才具有高級蛋白質,沒有大量的動物蛋白,連普通人都無法保持健康,更不用說當一名不斷挑戰自己身體極限的運動員了。
這種觀念隨處可見,例如:最近奶製品遊說團將牛奶巧克力鼓吹成運動員恢復體力的終極飲品,並打出引人注目的廣告,向他們施加影響,在食品標籤上加入健康專家對產品的耀眼的推薦詞,金光閃閃,讓人眼花繚亂。蛋白質!蛋白質!蛋白質!他們用“蛋白質越多越好”這樣的宣傳讓人們對蛋白質崇拜得走火入魔。
不管你是個職業運動員,還是個不常運動的宅人,在我們的集體認知系統裡,蛋白質的重要性絕對深入人心,以至於要挑戰蛋白質的“權威”,簡直就是“人神共憤”的事。但是從我的直接經驗來看,這個蛋白質權威論說好聽點是誤導民眾,說不好聽點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一場由肉奶企業主權勢財團導演,通過傳播關於蛋白質的虛假信息,豪擲千金的運動,其目的就是為了讓民眾堅信蛋白質的絕對權威。這場推動蛋白質絕對論的運動,不僅是由眾多謊言堆砌而成的那麼簡單,更是一場對我們的謀殺:用養殖場生產出的充斥著激素、殺蟲劑及可阻塞動脈血管的高飽和脂肪酸的肉類作為我們的食物並讓我們依賴這樣的飲食,從而誘發心髒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大肆“蔓延”。
沒錯,蛋白質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促進肌肉組織生長和修復,還對一系列廣泛的身體機能的維護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我們的蛋白質來源於植物而不是動物,會對身體產生什麼影響嗎?我們究竟需要多少蛋白質?
蛋白質包含20多種氨基酸,其中11種可以由我們身體自然合成,剩餘9種,我們稱作“必需氨基酸”,則必須從我們吃的食物中攝取,所以從嚴格科學意義上說,我們需要的是這些氨基酸,而不是蛋白質本身。但是這九種必需氨基酸卻並非只存在於動物蛋白中。事實上,它們先由植物合成,在肉類和奶製品中發現只是因為動物吃了這些植物。不可否認的是,人體對於植物蛋白質與動物蛋白質的吸收方式是不同的。另外,並非所有植物蛋白都“完整地”包含九種必需氨基酸。在討論避免動物蛋白質是否明智的時候常常會有人搬出這兩點。但實際上,全面的植物性飲食包括豐富多樣的各色食物,像胚芽穀物、堅果、種子類、蔬菜和豆類,這種飲食可以滿足經受最嚴格體能訓練的運動員對蛋白質的需求,並且不會產生會誘發心髒病的飽和脂肪酸、誘發一系列先天性疾病的酪蛋白,或者是乳清——奶酪產品的低級廢棄物。
只要問問像Mac Dazig、JakeShields或者是James Wilks這些練習綜合格鬥和終極格鬥的專業人士,Dave Zabriskie和Ben Bostrom等自行車運動員,Brendan Brazier、Hillary Biscay或者Rip Esselstyn等鐵人三項運動員,終極馬拉松運動員Scott Jurek,以及戰無不勝並即將與Manny Pacquiao面對面抗衡的拳擊手小Timothy Bradley,他們都會告訴你同樣一句話:他們不吃牛排、牛奶、雞蛋和蛋清製品,他們選擇健康的植物性蛋白質,像黑豆、菜豆、花斑豆、杏仁、扁豆、大麻籽、螺旋藻、藜麥、菠菜和西蘭花。
如果你的飲食包含上述富含高蛋白質的植物,我可以絕對肯定,你永遠不會缺乏蛋白質,不可能會缺的。儘管我的訓練強度很大,每週終極耐力項目訓練時數達25個小時,上述的純素飲食對我構建緊實的肌肉群和快速從運動中恢復沒有任何影響,反而給我提供了足夠的營養。事實上,我可以坦率地說,雖然我45歲了,我卻比之前任何時候都要健康,甚至好過我上世紀80年代在斯坦福參加世界級游泳比賽的時候。
不管曾經別人怎麼告訴你,我要對你說的是,蛋白質並非越多越好,只要補充蛋白質到能滿足你身體的需求量即可。對於運動員方面,據我所知沒有任何哪項科學研究表明,超過“每日營養素推薦供給量標準”(RDA)中規定的蛋白質的供給量(每日熱量的10%)的額外蛋白質攝取並沒有促進更多肌肉生長或者加速大量運動後身體的修復過程。實際上,長期來看,大量攝取動物蛋白反而會損害人體健康。有證據表明過量的動物蛋白不僅會儲存在脂肪細胞中,而且還會誘發多種先天性疾病,比如骨質疏鬆症、癌症、腎功能損害以及心髒病。
仍然不相信?想想這點:世界上最兇猛動物卻是“素食”動物,以植物為能量來源。大象、犀牛、河馬、大猩猩都有個共同特點:他們的蛋白質都是100%來自植物。好啦,放下牛排,加入我一起來一碗藜麥扁豆粥吧!

星期四, 11月 19, 2015

不吃主食!日本名醫這樣吃,7天就瘦3公斤

撰文者江部康二   http://myshare.url.com.tw/note/1058839




「限醣飲食法」是我在1999年任職京都高雄醫院理事長時,首創的飲食療法。這是一種不吃米飯、麵包、麵類、榖物或薯類等富含醣類的食品,改而積極攝取肉類、海鮮、豆腐、葉菜或海草等食物的飲食療法,雖然對醣類有所限制,卻能攝取充足的脂質與蛋白質。
在已開發國家裡,大家每天攝取大量精製的碳水化合物,例如米飯、麵包、麵條還有糖水飲料等,我認為,這就是造成肥胖、糖尿病及各種生活習慣病的元凶。
為什麼過多的醣類食物有害身體健康呢?因為攝取醣類會讓身體暫時呈現高血糖狀態,導致荷爾蒙「胰島素」分泌。血糖會因此進入肌肉細胞成為能源,以肝醣(葡萄糖的聚合物)的形態儲存於體內,但存量畢竟有上限,多出來的血糖怎麼辦呢?
多出來的血糖會藉由胰島素轉變成脂肪,而脂肪堆積就會造成「肥胖」。胰島素在缺乏食物的年代,是儲備脂肪以避免挨餓的必要元素。但對於現代人而言,可說是「肥胖荷爾蒙」。
此外,反覆讓身體形成高血糖狀態,也會傷害血管。長期下來會讓血管變得脆弱,引發動脈硬化等問題。也就是說,醣類進入體內會導致肥胖或動脈硬化,因此我們更該重視限醣飲食的重要性。
飲食清淡卻仍得到糖尿病,「不吃主食」後才找回健康
我在52歲時發現自己罹患糖尿病,因為雙親都有糖尿病史,自以為已經很小心。當然,身為醫師我也相當注重健康,但依舊得到糖尿病。
說起我患病前的生活,應該比一般人還健康。平時吃糙米、魚肉和蔬菜,盡可能避免油膩的食物,且很少吃肉,多以魚類為主。運動方面也會積極活動身體,每週和朋友打2、3次網球,還會上健身房。
我的飲食以健康的日式料理為主,再加上定期運動,同時避免攝取過多熱量,但年過40後,我的肚子卻慢慢變大。
我的身高有167公分,學生時期的體重是56公斤,但是,年過40後,我的體重逐漸上升,50歲達到66公斤,已符合代謝症候群的標準。在這種情況下,我在52歲時罹患糖尿病。某次在飯後測量血糖,居然高達240mg / dl(標準是未滿140mg / dl),讓我大吃一驚。隔天刻意在吃完糙米後再量一次,結果血糖依舊居高不下。
不吃主食後,瘦了10公斤,身體也變好了
如果過著糜爛的生活導致這種下場,可說是自作自受。不過,我每天過著如此健康的生活,卻仍然得到這種結果,我想讀者們應該能體會我受到的打擊有多大。
因為糖尿病發作,讓我開始執行限醣飲食,結果呢?身體出現大幅度改善,令我自己也瞠目結舌。半年居然就減輕10公斤,回到學生時期的最佳體重。我以親身的經歷,確實感受到限醣飲食法的驚人成效。
限醣飲食分3種,建議從「晚餐不吃主食」開始
「限醣飲食法」是盡可能從菜單中剔除含醣食品,採用「限醣飲食」的生活方式,並分為「初級限醣飲食」、「標準限醣飲食」和「超級限醣飲食」,共三種飲食類別。
1.初級限醣飲食:一天3餐中,只有一餐不吃主食。
我建議最好選在晚餐,因為晚餐過後活動量會降低,消耗的能量少。通常能量在睡眠時的消耗量會進一步降低,腦部也開始休息,而體內以腦部消耗的醣類最多,所以容易殘留多餘能量,最後便轉化成脂肪。
2.標準限醣飲食:3餐中有2餐不吃主食,可選擇早餐與晚餐,或午餐與晚餐。
重點在於「一定要包含晚餐」。因為我們通常不會在吃完早餐或午餐後倒頭大睡,身體與腦部便有消耗能量的時間,比較容易消化剛吃下的醣類食物。
如果採取標準限醣飲食,對上班族來說,會較容易執行,因為在家吃早餐和晚餐的機率較高;相反地,午餐多半會吃外食,所以必須更加留意。
3.超級限醣飲食:3餐完全不吃主食,嚴格禁止醣類食物。
基本上,對減肥有效的順序依序是「初級」、「標準」、「超級」,但如果一開始就採取「超級限醣飲食」,容易遭受挫折,請先從「初級限醣飲食」開始。在親身感受成效後,慢慢提高門檻,便能持之以恆。
只要7天,除了瘦3公斤,精神也變好了!
限醣飲食共分三種類型,但是,如果想變得更健康,我建議直接挑戰「超級限醣飲食」。感受到顯著成效的同時,也會發覺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好。
只要不吃醣類,血糖就不會急速上升。換句話說,「超級限醣飲食」可以讓身體整天都不會分泌有「肥胖荷爾蒙」之稱的胰島素。只要身體不會大量分泌肥胖荷爾蒙,原本容易堆積脂肪的體質,會變成容易燃燒脂肪的易瘦體質。
首先,大多數人的體重會在短期內減輕2∼3公斤,雖然每個人狀況不同,但大部分都是費時數天至兩星期。隨著體重減輕,也能感覺身體狀況好轉,許多人表示體力變好,早上不會賴床,精神也很穩定。
體重開始下滑後,不久會降到適宜的數字,接著便維持在最佳體重。當減重目標達成後,就可轉換成標準或初級限醣飲食。這就是利用「超級限醣飲食」改變身體狀態,再用「標準」或「初級」維持體重的方式。
有節儉基因的身體最難瘦,連吃7天的限醣飲食即可改善
當然,若身體狀況允許,一直持續執行「超級限醣飲食」也可以。不過有些人是例外,超級限醣飲食對他們而言沒什麼效果,我認為這樣的人具有「節儉基因」。「節儉基因」是指容易囤積脂肪,抑制熱量消耗的基因。這種人的特徵是「基礎代謝率很低」。因為基礎代謝率是指身體在什麼都不做的狀態下消耗的熱量,一旦基礎代謝率低,消耗的熱量就少,因此吃下肚的熱量很容易超標。如果持續一星期的超級限醣飲食,體重依然沒有下降,很可能就是具有節儉基因的人。
這時候除了執行超級限醣飲食外,還必須限制熱量攝取,體重就會開始下降。
讓身體重新以「脂肪」為能源,就能變成易瘦體質
為什麼執行限醣飲食法,可以攝取較多脂肪呢?原因在於,限醣飲食法能把身體變成容易燃燒脂肪的體質。那無法有效消耗脂肪的身體,又是什麼狀態呢?
人類的身體會把脂肪與葡萄糖作為能源,主要的能源原本是脂肪,葡萄糖則是腦部、紅血球、視網膜等特殊細胞的能源。不過,心肌、骨骼肌等大部分的身體細胞,會將葡萄糖當作預備能源。
換句說話,葡萄糖的定位是「戰鬥、逃跑等緊急狀況專用的能源」。但是,現代人因為在飲食中持續、頻繁且大量攝取醣類食物,所以變成優先使用葡萄糖作為能源,這就是身體無法有效使用脂肪的原因。
讓身體回到以脂肪為能源的狀態,就不容易胖
常態性使用緊急能源(葡萄糖),儲存原本應該使用的能量(脂肪),對身體來說,非常沒有效率。舉例來說,就像用手推著加滿油的機車前進一樣。
限醣飲食生活可以大幅改善這個狀況,讓身體優先使用原本該用的能源,也就是脂肪。這麼一來,脂肪整天都在燃燒,想變胖也很難。
二週內體重可少2~3公斤,血糖也大幅降低!
從古至今,出現過各式各樣的健康法,你是否也試過幾種呢?大部分的結果或許都是感受不到成效而放棄。因此,限醣飲食法的優點就是「能立刻感到有效果」。對於嘗試過各種健康法卻飽受挫折的人來說,比較容易持之以恆。
舉例來說,飽受高血糖所苦的患者,只要開實行限醣飲食法,血糖值就會有驚人的改善。因為醣類是造成血糖上升的原因,如果不攝取醣類,血糖自然會下降。此外,只要實行數天,就有瘦身的效果。
開始限醣飲食法後,大多數人可以在一到二週內瘦2~3公斤,之後體重也會持續降低,減到最適合自己的最佳體重,效果驚人。剛開始減重的前二週,體重之所以會快速下降,是因為水分和脂肪一起排出體外,這是身體改以脂肪為能源時的現象。轉換後減輕的體重,是直接減去體內長久儲存的脂肪。
因此,不要滿足第一、二週減少的體重,堅持到讓體質開始轉變吧!只要身體轉換並穩定後,就不容易復胖。
開始限醣飲食後,變瘦、自癒力提升,連心情都變好了
每個人身上存有的多餘脂肪量都不同,因此減重的所需時間也不盡相同。限醣飲食法之所以能立即見效,在於體重的減輕與血糖濃度的改善。只要持續實行,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提升自癒能力並穩定情緒等,實際感受到各種效果。
請注意!這些人不適合進行「限醣飲食法」
本書中所使用的「限醣飲食法」並非適合所有人,若您有下列疾病或問題,進行前請先詢問醫師,避免病情加重。
(1)服用降血糖藥物、注射胰島素者,若採取限醣飲食可能會造成低血糖發作,實行前請一定要詢問醫師。
(2)腎功能衰退、肝硬化、活動性胰臟炎、長鏈脂肪酸代謝異常者,也不適合進行限醣飲食法,進行前請先詢問醫師。
一定要知道!實行「限醣飲食法」的10個原則
1.不妨多吃海鮮、肉類、納豆與起士等蛋白質與脂質食物。
2.避免食用含有澱粉與甜味的食品。
3.若不得已要攝取主食,只能吃少許糙米等未精製的食物。
4.牛奶、果菜汁無益身體健康,請飲用無糖咖啡、茶、開水或原味豆漿。
5.請多吃蔬菜、海草與菇類食物。
6.多攝取橄欖油和魚油。
7.料理食物時,可多用美乃滋和奶油調味。
8.可喝燒酒和威士忌,但不推薦啤酒、日本酒和偏甜的白酒。
9.請以起士或堅果當點心,或選擇用零卡甜味劑調味的食物。
10.在能力範圍內,多吃純天然的食物。

星期日, 11月 08, 2015

品嚐修行之苦

修行之苦   灵山居士 文
http://lingshanjushi.blogspot.ca/2013/05/blog-post.html
修行之苦在於你幾乎要顛覆自己的一切,從“你看世界的方式”到“你想問題的方式”,你的生活會完全改變。那種痛苦有如揭痂,那是切膚之痛,深入骨髓。

如果你自認是修行人卻從未經歷過這些,那麼請相信,其實你未曾真正修行過。並非得到幾個灌頂、每天修修法就是修行人。你必須改變自己的所有觀念。如果你自認是修行人卻依然秉持修行之前的觀念,依舊使用過去的思維方式,那麼你只是在假裝修行。佛法從來沒有真正觸及你的心。

在《教父3》裡,一位梵蒂岡教士從水里撈出一粒石子,磕碎它並展示給教父:雖然在水中浸淫多年,石子的里面仍舊是乾的。你是否也是如此?在佛法中心呆了很多年,得過很多灌頂,聽過無數的開示,但你的心就像那塊石子一樣,只是表面濕潤,裡面一直是乾的。佛法的甘露從來沒有進入你的內心。

很多佛教徒從未感受過修行之苦,那是因為他們從未相信過他們的信仰,他們並不認為自己在輪迴,他們從未認真想過自己正在輪迴這件事。你想過嗎? “你正在輪迴”,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試想一下,如果你真的確認自己在輪迴,你有一大堆惡業在等著清淨,如果在這短短的幾十年沒有清淨完的話,你就可能轉生為一隻豬,命運完全操縱在別人手上,你會被屠殺而全無反抗之力。如果你真的確定這一點,就絕不會還有閒心去忙那些毫無意義的事;你不會有諸多藉口來推諉,不需要別人告訴你就會知道什麼是真正重要的。

過去的那些大阿羅漢、大祖師們,他們只要想到過去在三惡道的經歷,就會恐懼得暈厥過去。就我個人而言,雖然沒有達到暈厥過去的程度,但每次僅只想想畜生道的苦就會渾身冒冷汗。你可以試著想一下自己置身於三惡道​​,想一下,有感覺嗎?如果毫無感覺,那麼可以確定的是,你根本不相信輪迴。今天很多佛教徒可以對三惡道談笑風生,那是因為他們內心深處從未相信。

你的第一反應當然是否認。你會騙自己說“我其實是信的”,但事實是,你不信。

如果你真的認真對待你所聽到的一切佛法,你就必須和過去的很多觀念、很多習慣切割,這個過程絕非無痛。你必須和那些和你相處了幾十年、像老哥們一樣的錯誤觀念、錯誤習慣說再見,你必須這樣做。

當你真的建立起“我正在輪迴、我會死、我不知道自己何時死、我死後可能轉生成一隻豬或是一隻海鳥、我完全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這些觀念之後,你的人生就會隨之改變。你會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你去忽略掉很多​​過去你認為重要的。你會把時間拿來做正事。

還有一種修行的痛苦是來自師父的打擊。宗薩仁波切說過:師父是你僱傭來拆解你“自我”的一個人。 “自我”是什麼?那是你拿生命來捍衛的最重要的東西,你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它舒服。現在要你僱一個人把它拆掉,你可以想像這種痛苦。

如果你從未品嚐過這種痛苦,那麼你尚未遇到那個可令你證悟的人。如果你遇到他,你的修行就會徹底改變,你才會知道為何金剛乘裡師父如此重要——他幾乎彈無虛發,你越是怕的地方越是會被精確命中。你越是想藏起來的東西越是會被公諸於眾,你所有醜惡的東​​西都暴露無遺——就像是在萬人大會上被扒光了那樣。那種痛苦絲毫不亞於前一種。

那些未曾經歷過這兩種痛苦而覺得修行很快樂的人,其實只是在騙自己。你做出修行的樣子,但從未修行過。這種貌似修行的偽修行不會帶給你真正的利益。

你花了時間,可能還花了錢,最後得到一個假貨,沒有比這更不值得了。所以,請不要繼續假模假式地修行了。

修行雖然很苦,但比起輪迴之苦,這麼短暫的苦又算什麼呢?佛陀曾說過:“我們在輪迴中流過的眼淚如果收集起來的話,會超過地球上的海洋。”仔細想想這句話,你會毛骨聳然。

星期三, 10月 28, 2015

當和尚遇到鑽石:賺錢也是最深刻的修行

當和尚遇到鑽石:賺錢也是最深刻的修行
2015-04
\
麥克爾·羅奇格西(圖片來源:資料圖)

  麥克爾·羅奇是一名經歷奇特的美國人。他1952年出生,以優等成績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此後他前往印度,成為一名受戒的佛教僧人,然後潛心鑽研佛法25年,併成為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格西(佛學博士)學位的美國人。

  當他回到美國後,他把自己在《金剛經》中領悟到的空性運用到自己的商業經營上,貸款和朋友創立安鼎國際鑽石公司,該公司以5萬美元的資金起家,1998年後安鼎已經是一家年營業額超過2億美元的全球大公司。

  在自己的鑽石公司財源滾滾而來之際,麥克爾·羅奇卻全身而退,開始專職於教授佛學、著書、演講,同時也研究梵文、藏文以及俄文,他的翻譯著作等身。

  他設立了一個名叫“證悟商業機構”的組織,專門教導商界人士如何透過禪修,來增長創意與智慧,加強業力中良善一面的力量。此外,他也積極地進行西藏色拉寺的重建整修工作。

  這就是麥克爾一直在全世界各地宣講的“幸福經商”之道,他不僅幫無數人賺到財富,更啟發他們去收穫幸福。

  然後,有“佛商”之稱的麥克爾,把他的商界體驗寫成《當和尚遇到鑽石》(The Diamond Cutter)一書,一上市就博得好評。這本書被不斷翻印,並先後譯成25種語言。

  他常説的一句話是:“我最愛的一本書就是《金剛經》,它改變了我一生。”

  《金剛經》是怎樣影響了這位“鑽石和尚”呢?

  來一起玩一玩麥克爾的“鑽石遊戲”。

  請閉上眼睛,在腦中構想一幅情境:

  你是一位和尚,在寺廟裏苦修了20年後,有天師父對你説:“你已完成靜修,現在馬上下山,到紅塵中去繼續修行,最好當個商人。”

  師命難違,你背起行囊走出清淨佛門,走進了喧囂塵世,你突然發現,腳下有一顆異常發亮的小東西,你想起了以前在寺廟裏讀過的《金剛經》,你斷定這就是傳説中的金剛石,是非常值錢的鑽石,此時,你面臨着3個選擇:

  1、對鑽石視而不見,繼續趕路。

  2、你想起了你住了20多年的寺廟,由於寺廟偏僻,已經窮得揭不開鍋,於是你把鑽石拾了起來,返回寺廟,交給了師父。

  3、你拾起了這顆鑽石,把它帶在身上,陪伴你在紅塵中不斷征戰。

  麥克爾經常在採訪之初,談起上面的小故事。他説,他的選擇是第三個,剛才小遊戲中描繪的情境幾乎就是他真實經歷的寫照。

  他解釋説:“你選擇了視而不見,代表着你已經明白了萬物空性的真理;你選擇了交還師父,代表着你不僅明白了空性,還懂得在實際中去活用它。

  至於第三個選項的意義,我即將和你分享。記住,選擇沒有對錯之分、好壞之別,所謂的對與錯,好與壞,永遠只是你的‘心’的評判。做了選擇就不要後悔,勇於承擔,做個紅塵中的勇士。”

  下面讓我們來和麥克爾促膝暢談一次吧:

  問:你喜歡中國嗎?對中國最深的印象是什麼?

  麥:我非常喜歡中國,每年來一次。我曾在中國西藏地區的寺廟住過很多年,跟中國的緣分很深。

  對中國最深的印象是,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民族,有着世界文化史上最閃耀的經典著作,包括我最愛的《金剛經》。

  問:你第一次讀到《金剛經》是在哪裏?

  麥:我20歲大學畢業,畢業那年,我最愛的爸爸媽媽過世了,之後我又失去了弟弟,家庭的變故對我打擊特別大,我想不通人為什麼會死?

  既然人終有一死,那我勤奮讀書,拿獎章有什麼意義?

  那段時間,我的世界特別灰暗,我不斷否定自己,不知道活着的意義。後來,聽説印度有禪修學院,就收拾行李飛到那裏,開始僧侶生活,接受非常系統的佛法學習。

  第一次讀到《金剛經》是在課堂上,雖然看不懂中國字,但對它有種莫名的好感。

  問:你認為《金剛經》在講什麼?

  麥:緣起性空。

  問:你為什麼又選擇重回美國做生意?

  麥:在我有了紮實的佛學基礎後,我的老師鼓勵我回美國做生意,他説:“雖然寺院是學習佛法智能的理想場所,但忙碌的美國辦公室才是真正的生活,也是檢驗你這些年學習成果的最佳實驗室。”

  剛開始,我對他的話一點都不在意。我對美國生意人那種貪婪、冷漠的形象沒一點好感。

  師父看穿我的心思,有天召集了一羣受教育程度很高的學生,做了關於“佛法與商界”的開示,讓我明白“小隱在山林,大隱於市朝”的道理。所以我跟老師們告別,回了美國。

  我曾經在1975年的某次禪坐中,觀知自己未來會從事鑽石行業,因此就試着找鑽石買賣的工作。

  可是珠寶行業在當時非常家族化,沒人願意應聘陌生人,結果可想而知。不過,有位好心人建議我去紐約的寶石學院先修幾門寶石鑑定課程,一來可以學到專業知識,二來可以結識人脈。

  聽了他的話,我果然在寶石學院認識了後來的生意夥伴。

  問:很多人説“無奸不商”,做生意是不是違揹你遵循的佛法經義?

  麥:我做生意有三個原則:

  第一,做生意就要成功,就要賺錢。

  在經典教義裏,錢本身沒有錯,何況擁有較多資源的人比沒有的人更能多行善事。

  問題關鍵是要用什麼方法賺錢,錢從何而來、如何讓它源源不斷,以及對錢的心態。事實上,賺錢也可能成為修行的一部分。

  第二,我們應該享用金錢。換句話説,我們應該知道如何能一邊賺錢,一邊保持身心健康。

  一個拿自己的身體健康去換錢的生意人,完全不懂得經商的目的。

  第三,一個人要是在最後回顧自己事業時,能非常坦然地説一句:“這些年的奮鬥對自己、對世界都有意義。”那他真的是一個太成功的商人了。

  不論是做生意賺錢,還是修行古老的西藏智慧,都是為了充盈我們的生命,達到內在與外在的和諧統一。只懂得賺錢,卻不顧自己與他人利益的人根本不配稱為商人。

  問:怎樣在生意中活用經典智慧,賺到更多錢?

  麥: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如果你現在有10萬美金,想讓它變成100萬美金,你會怎麼做?存進銀行?安全係數很高,但估計到你臨終的那一天,也沒法拿到100萬,銀行利率太低了。

  開餐館?幾年前我有個好友恰好有10萬美金,他用這筆錢投資了一家非常氣派的餐廳,可沒多久,就被迫關門,10萬塊錢都打了水漂。

  那投資房地產吧?我有個朋友,十幾年前,他在紐約最值錢的小區花10萬美金買了一套小公寓,準備將來轉賣。就在世貿大廈隔壁。

  結果,2001年發生了“911”事件,他的房子都轉賣十多年了,還是沒出手。投資股票?唉……還不如前三個選項呢。

  你只要這麼一直往下追問,就會發現,掙不掙錢和你是不是開餐館、投資房地產、投資股票一點關係都沒有,餐館、房子和股票本身並沒有錯,它的本性是“空”的。

  “空”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它可以有無限可能性,可以讓你賺錢也可以讓你賠錢,因此,才讓我們有機會利用它。

  所以一夜醒來,10萬就變成100萬……這不是沒有可能,只要正確利用空性原理就可以辦到。

  問:有什麼可實際操作的簡便方法?

  麥:如果把我們的心比喻成一台錄像機,24小時開機,持續記錄經由我們眼睛、耳朵以及思想等各個部分感知到的每件事情。

  當你看見自己伸出援手幫助一位陷入困境的部屬,一顆好的種子就種在你的心中;當你看見自己對客户或供貨商撒了個小謊,你的心裏就種下了一顆壞種子。

  種子總有發芽開花的一天,如果你一直種“壞種子”,將來只能自食苦果;只有不停種下“好種子”,才可以收穫成功幸福的果實。

  比如公司財務狀況不穩定,一直處於長期虧損狀態。想解決這個問題,你要把獲得的利潤多多分給那些幫助你創造利潤的人,絕對不取不義之財。

  記住,你分享利潤的多寡,不是問題的重點;你願意去分享的心(這是一顆非常有力的“好種子”)才是整件事的關鍵。

  再比如,你比其他人更早看見了一個成熟的商機,可是你資金不足,到處籌錢無果。

  解決辦法很簡單,從此以後不再扮演一毛不拔的吝嗇鬼。你必須不停地付出、給予,製造多贏的局面。

  付出、達成多贏和你掙錢多少無關,唯一有關的是,你是否真心願意分享,真心樂見每個人都成功。

  你越真心,你在心中種下的種子越有力,結的果實一定特別甜。

  富蘭克林是美國著名的政治家、科學家,同時也是一位人格高尚的商人。他應對市場競爭的方法是,邀請所有的競爭對手加入一個名為“商會”的新興社團,共同開拓市場,讓每一位參與社團的成員越來越富有。

  再舉個現實的例子,做生意的人最擔心天災人禍,新建好的別墅社區遭遇了泥石流,剛投放的海鮮苗碰到了颱風……

  我們總認為,是外在的不可抗力阻礙了事業成功,其實,一切問題都出在自己身上。

  要想遠離天災,必須學會在生活中堅守承諾,堅持人生準則。氣候、交通、環境等因素本質都是“空的”或“中性的”。

  即使在某些路段交通最混亂的時候,有些人還是可以從其他路段平穩順暢地進入市區;天降大雪、下大雨,有些人就大發利市,例如處理滑雪坡道的技工、雨傘製造商。

  可見事情本身沒有對與錯,它給你帶來了正面或負面的影響都來自你的觀感。這些觀感不是無中生有的,它們是你過去的行為(因)產生的外在結果(果)。

  問: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多播下“好種子”?

  麥:有6個簡單的方法,只要你反覆實踐,就可以讓自己和周邊的人心想事成:

  1、想事業騰達、財源廣進,你必須保持慷慨大度的心態。

  2、想家庭和睦幸福,天天擁有好心情,你必須遵循倫理道德的生活。

  3、想身體健康,魅力無窮,你必須避免憤怒,少發或不發脾氣。

  4、想坐上高位,當上領導,你必須樂於助人。

  5、想心思專注,你必須堅持冥想。

  6、想心想事成,你必須瞭解空性的意義,多發善心。

  這就是我帶在身邊,陪伴我在紅塵中不斷征戰的那顆金剛鑽石!

星期六, 10月 24, 2015

輪回的心

 LOVE STORY in DANCE of AIR!
Reincarnation like a wisp of smoke, when you seem to see, but does not seem to exist? Because you'll never catch? Can not see clearly? It wandering and nothingness? When you want to see it, and it has yet Another change shape, and it has no fixed image, because it has been changing, it is what is the point? you ask Buddha, the erratic, what is the catch touched ah? It's your heart you ? If it is your own mind, then, why do not you know? And you can not control it? What is the reason? Because it is the reincarnation of the heart, it is when we do not return to the heart, so it can not stable drift around, so it can not be solidified own eternal, it has been affecting the surrounding air and gas in, so it is always unable to stereotypes, it can not free free! This is not yet free free heart, so it is the reincarnation fans turn, that it is still wandering wandering ah!


輪回就像一縷輕煙,當你仿佛看見了,但又好像不存在?因為你永遠也抓不住?看不清楚?它飄泊又虛無?當你想要看清它的時候,它已經又變換了另一種外型了,它沒有固定的形象,因為它一直在變幻,它是一個什麼意義呢?你想問佛,這個飄忽不定,捉摸不著的是什麼啊?它是你的心嗎?如果它就是你自己的心,那麼:為何你自己不知道呢?而且你無法控制它?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它就是輪回的心,它就是當我們還沒有回歸的心,所以它不能安穩的四處飄散,所以它自己無法凝固永恆,它一直在被四周的空氣和氣流影響,所以它始終無法定型,也就無法自由的解脫了!這就是尚未自由解脫的心,所以它被著輪回迷轉,以至於它現在還在流浪飄泊啊!

星期五, 10月 23, 2015

疾病與三世因果有關

疾病與三世因果有關
雷久南博士
        接下來我們進一步要談的是,健康跟三世因果的關係。佛法是世界上最深奧的一門學問,佛法也可以說是人生化學,因為佛法講因緣—緣起,一切事情都是許多不同的條件所結合造成的結果,也就是因果報應。如果你學過化學就知道,不同的化學成分是由不同的元素組成的,經過不同的變化後,會改變造成不同的結果,所以佛法可以說是人生化學。疾病是什麼因緣造成的呢?一般說來,你在前世或多世以前傷害別人的話,好殺生,你所得到的結果,其中之一可能就是身體不好。佛法講五戒或十善,基本道理就是不傷害人。尤其五戒中的不殺生,就是不傷害動物,不偷盜也是不傷害人家,不妄語、不邪淫、不飲酒,這樣就不會傷害到自己,可以說是真正健康基本的來源。
        假如你的病是由於前世沒有守好戒的話,最好的對治方法就是守八關齋戒。八關齋戒除了前面的五戒之外,還有三項,即過午不食、不睡高床和不塗胭脂、不抹香水。八關齋戒要守二十四小時,這個戒的好處是,可以中和因為不守戒所造成的惡業。在你守八關齋戒的時候,所做的功德都會加倍,不止加倍,而且加很多倍。所以你要積福、積功德,守八關齋戒是很好的方式。
        另外就是放生,因為我們的病是切斷別人的生命所造成的,你現在儘量使動物生命延長,就是造了自己長壽的因。想要身體健康,靈性上使用的方法,還有一個是懺悔。懺悔的方法很多,如拜觀音懺、八十八佛懺等,懺悔就是消業,這也有實際治療病痛的例子。去年我在印度時,經常遇到一些西方人在病得很嚴重的時候,跑到東方來尋找另外一種治病方式,他們有的得癌症,最末期的癌症,遇到高僧法師,法師就指定拜觀音懺,要放生,而且放生數量至少跟他的年齡一樣,比如你是五十歲,就要放五十條命,還要念佛,或持咒。我知道的例子是,加拿大的一位女士,本來是沒有希望了,病到最後期了,她就放一千多條命,放得很高興,然後拜觀音懺,病也突然間好了,她回去後連自己都不敢相信她的病是怎麼好的。不只她一個例子,還有很多其他的例子,是用所謂靈性上的方法治好的。本來醫生醫不好的,因為積功德消災,病就好了。
        一個人壽命結束有三個因素:一是你的福報享盡了,二是你的惡業成熟了,三是你的生命力結束了。你知道自己快要死的話,可以找解救的辦法:如果是福報享盡的話,你就趕快多積福,多做些幫助人家的事情,也就是行善;不管那一方面,真正為人家去做、去想的都是善業,都有福報。如果惡業成熟的話,你就懺悔,懺悔就是拜觀音懺、大悲懺、八十八佛懺這些方式;還有發菩提心,也是一種消業的最好方法,菩提心就是不使他人受你自己受到的這種苦,還有生老病死的苦,所有眾生都有這種苦,你為了希望解除這種苦,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能成佛,自己成了佛才能解除眾生這種苦,這樣的話,很多惡業一下子都消掉了。如果生命力減低的話,普通有一種靜坐的方法,這個情形我還不太清楚,我沒有另外去研究。
        我們談到健康,還不能不談到死,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死,所以必須從靈性上去探求,怎麼樣才會有一個健康的死。怕死,對我們的心理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如果你無時無刻不在怕死的話,就不能好好的活;相反的,如果你能將怕死的心理除去,就能真正好好的活。怕死的原因在於,我們認為死亡是一切都沒有了,我們會捨棄離開親愛的人與財產;此外,對於死亡的無知,使我們感到恐懼。但是根據佛教的講法:人不知死了多少次,所以生生死死不是沒有,如果你能真正去觀察的話,就像換一個家、換一個房子、換一個肉體。我們認為現在所有的、所看到的是我的,所以才有恐懼感,因為一旦失去了就沒有我了;事實上這個身體只是暫時借住的房子而已,這樣慢慢的去想,就會對死有另外一種看法。
        另外,你如果知道未來可能會有一個很好的來生的話,那麼你對死的恐懼就會慢慢減少。如果你在臨死時,充滿了愛心、慈悲心、善良心,你一定會有一個很好的來生,而且那時候,最好能夠想到佛菩薩,你就能得到佛菩薩的迎接,自然而然有個好死。相反的,要是你死的時候,有一顆貪戀的心,什麼事都放不下,心中很不安寧,就不得好死。所以,平常最重要的是訓練沒有貪戀的心,並且時時修善,這樣就可以準備輕輕鬆鬆的走。

每日管理名言

真正的快樂不是來自於舒適、財富或別人的讚賞,而是做了有意義的事。— 威爾弗雷德.格倫費爾 
 Real joy comes not from ease or riches or from the praise of men, but from doing something worthwhile.  Wilfred Grenfell,英國醫務傳教士


力量並不是來自體能,而是來自不屈不撓的「意志」。— 甘地 
Strength does not come from physical capacity. It comes from an indomitable will. —Mohandas Gandhi,印度民族主義運動領袖

我們必須接受失望,因為它是有限的,但千萬不可以失去希望,因為它是無窮的。— 馬丁路德.金恩
We must accept finite disappointment,but we must never lose infinite hope.— Martin Luther King,美國民權運動領袖 

才華是上帝給予的,要謙虛。名氣是他人給予的,要感恩。自滿是自己給自己的,一定要小心。— 約翰.伍登
Talent is God-given. Be humble. Fame is man-given. Be grateful. Conceit is self-given. Be careful. John Wooden,美國著名籃球教練

嘗試做一些你不精通的事,否則你永遠不會成長。—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 
Unless you try to do something beyond what you have already mastered, you will never grow. —Ralph Emerson,美國文學家

困難是用來激勵人心,而不是使人氣餒。人的心靈將因挫折而成長茁壯。— 威廉‧錢寧 
Difficulties are meant to rouse, not discourage. The human spirit is to grow strong by conflict.
William Channing,神學家

體貼的話或許很短很容易說,但它的迴響卻是無窮無盡。— 德蕾莎修女
Kind words can be short and easy to speak, but their echoes are truly endless.  Mother Teresa,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銷售的成功,取決於銷售員的態度,而非消費者對產品的期望。— 克萊門特.史東
Sales are contingent upon the attitude of the salesman – not the attitude of the prospect. Clement Stone,美國慈善家
當挫折發生時你可能不會意識到,但它可能是你從世界上得到最珍貴的東西。華特.迪士尼 
You may not realize it when it happens,but a kick in the teeth may be the best thing in the world for you.Walt Disney,迪士尼創辦人

面對失敗,不在於你摔得多重,而在於你彈跳得多高。吉格.金克拉

It's not how far you fall, but how high you bounce that counts. Zig Ziglar,美國著名勵志作家

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唯一肯定會失敗的策略,就是從不冒險。馬克.佐克伯 
In a world that is changing really quickly,the only strategy that is guaranteed to fail is not taking risks. Mark ZuckerbergFacebook創辦人

「思考」是最困難的工作,這大概就是很少人花費精力思考的原因吧。—亨利.福特
Thinking is the hardest work there is, which is probably the reason so few engage in it. Henry Ford,福特汽車創辦人

欲得到自己想要的,必須先幫助別人得到他想要的。吉格.金克拉
You will get all you want in life, if you help enough other people get what they want. Zig Ziglar,美國著名勵志作家

少了準時、規律及勤勞的習慣,少了一次只專心致志於一件事的決心,我不可能得到今天的成就。—狄更斯
I never could have done what I have done without the habits of punctuality, order, and diligence, without the determination to concentrate myself on one subject at a time.Charles Dickens,《雙城記》作者

如果你在小事上缺乏紀律,在大事上也會一樣。—華倫.巴菲特
If you let yourself be undisciplined on the small things, you will probably be undisciplined on the large things as well.Warren Buffett,美國企業家

不要用我的成功來評價我,用我跌倒又爬起來的次數來評價我。曼德拉
Do not judge me by my successes, judge me by how many times I fell down and got back up again. Nelson Mandela,前南非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人生不是得到和擁有什麼,而是給予和成為什麼。凱文‧克魯
Life isn’t about getting and having, it’s about giving and being.  Kevin Kruse,著名領導學講師

失敗是抵達卓越的另一個踏腳石。歐普拉.溫芙蕾 
Failure is another stepping stone to greatness.—Oprah Winfrey,美國電視脫口秀主持人

你不能在一夜之間改變你的目標,但你可以在一夜之間改變你的方向。吉米.隆
You cannot change your destination overnight, but you can change your direction overnight.— Jim Rohn,成功哲學大師

我不想用夢想來註解人生,我要用人生來詮釋我的夢想。蘇珊·桑塔格
I was not looking for my dreams to interpret my life, but rather for my life to interpret my dreams.— Susan Sontag ,美國著名女權主義者

 對付壓力最好的武器,就是「轉念」。威廉.詹姆士 
The greatest weapon against stress is our ability to choose one thought over another.—William James ,美國哲學與心理學家

人是自身思想下的產物。你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取決於你的想法。甘地
A man is but the product of his thoughts. What he thinks, he becomes. — Mohandas Gandhi ,印度民族主義運動領袖

先像專家一樣學會規則,然後才能像藝術家一樣打破它們。畢卡索 
Learn the rules like a pro, so you can break them like an artist. —Pablo Picasso,西班牙著名畫家


除非你有勇氣到達看不到岸的地方,否則你永遠不可能跨越大洋。克里斯多福·哥倫布
You can never cross the ocean until you have the courage to lose sight of the shore. — Cristoforo Colombo,航海探險家

工作的法則看似不公平,卻是無法改變的──你越享受你的工作,就能從中賺到越多錢。馬克.吐溫
The law of work seems unfair, but nothing can change it; the more enjoyment you get out of your work, the more money you will make.— Mark Twain ,美國文學作家

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評斷一條魚,它將終其一生覺得自己是個笨蛋。——亞伯特.愛因斯坦
Everybody is a genius. But if you judge a fish by its ability to climb a tree, it will live its whole life believing that it is stupid. --- Albert Einstein,相對論之父


幸福不是製作好的成品,它存在於你自身的行動中。——達賴喇嘛,西藏精神領袖
Happiness is not something ready made. It comes from your own actions.

好的演講就像女人的迷你裙,要夠長到可以涵蓋主題,又要短得能引人興趣。——溫斯頓.邱吉爾
A good speech should be like a woman's skirt; long enough to cover the subject and short enough to create interest.--- WinstonChurchill,前英國首相

跟隨你的熱情,相信因果。你不用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夢想會自己來到你面前。——蘭迪.鮑許
Follow your passions, believe in karma, and you won’t have to chase your dreams; they will come to you.-- Randy Pausch,《最後的演講》作者

贏家和輸家的差別,端看一個人在面對命運轉折時,所做出的反應。——唐納.川普
What separates the winners from the losers is how a person reacts to each new twist of fate.-- Donald Trump,美國地產大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老子 ,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
Knowing others is intelligence; knowing yourself is true wisdom. Mastering others is strength; mastering yourself is true power.

悲觀者在每個機會中,看到的都是困難;而樂觀者則在困境中洞察良機。——溫斯頓.邱吉爾 
A pessimist sees the difficulty in every opportunity; an optimist sees the opportunity in every difficulty.--- Winston Churchill,前英國首相

人們從歷史學到最重要的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阿道斯·赫胥黎 
Men do not learn much from the lessons of history and t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 the lessons of history.   

Aldous Huxley ,英國作家

星期一, 10月 19, 2015

Gogoro創辦人陸學森:過去20年來,我學會的10件事。

Gogoro創辦人陸學森:別為了金錢創新,而是為了影響力!
TEDxTaipei 2015年會今(17)日熱鬧登場,今年以Big Bang 宇宙大爆炸、融合的概念出發,邀請來自科技、醫療、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專家,分享各自的故事。其中,在科技領域,若談到過去半年來,台灣話題最熱的新創公司,非屬Gogoro莫屬。Gogoro在今年推出了一系列Smartscooter電動雙輪,並打造了電池交換系統,上市以來掀起了無論正反的熱烈意見。Gogoro創辦人陸學森,則在今日談論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對於創新的看法,以及20年來學到的10個想法。
圖說明
以下是他的演講摘要:
我相信,創新不只是創造一個東西,而是打造一個生態系。創新是什麼?創新很簡單,就是改變世界,讓他更好。今天,我希望你們也可以讓世界更好。為什麼?因為你們也可以做到。
大約在五年前,我問自己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這樣了嗎?現在的我真的盡了所有力氣做了那些我可以改變世界的事嗎?還是我可以做的更多?」那時我覺得非常興奮。我有很多理由站在這裡,讓你們了解我的熱情、和我想做的事。
1970年我在香港出生,後來移民到美國西雅圖,所有我的生活都重新開始。1985年我才高二,我遇到了一個改變我的世界的人——我的老師Laurie hall,她啟發了我對於藥學、環境、藝術等各領域的熱情。另一個對我影響很大的是我的母親。她告訴我:「只要你開心,就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只要你開心,你就能成功。」
後來我到了華盛頓大學讀工業設計,花很多心力在傢俱設計上,做一張椅子的時候,牽涉到的範圍很多,你要懂視覺、懂設計,你要跟很多領域的人溝通,但我問自己,我想要以此為業嗎?當時我心中的回答是「NO,NO,NO.」
1996年,我的在Nike當image designer,在那裡學習多工整合能力,了解如何為產品說故事。後來,網路浪潮開始興起,有人問我懂網路嗎?我說我沒看過,他就回我:那你該去看看。所以我就去了,我到了Microsoft(微軟)面試,他們都勸我不要放棄現在的事業,他們說你在Nike也做的很好,你會有很棒的事業。而且你沒有電腦科學的學位,你不懂,你懂的事情是工業設計,你也有一個很棒的學位。
所以我回到家,打包所有東西,再回到微軟。我對他們說,我沒有後退的路了,我來這裡是因為我想要一份工作,就算給我一份工讀的缺也沒關係,我向你保證這將是我的未來。我會證明給你看,我可以做得到。後來我進去微軟,做了Xbox第一代產品,後來才擔任Creative Director。

20年來,我學到的10個想法

1999年到2000年,網路開始改變生活、改變各個領域,我相信,科技可以改變你吸收內容的方式,我相信科技將會無所不在,後來我到了Htc,做了第一個Andriod手機(鑽石機),那時候我覺得,我對於未來網路的想像成真了。但我還是持續問自己「Is this it?」我做了所有我可以做的了嗎?這就是我的人生了嗎?
那時,我開始注意到Pm2.5問題,Nasa每年都會釋出全球的數據圖,我注意到全球的空氣污染問題,有數以千萬人正在因為空氣污染死去。2013年,全球已有28個特大城市,15年後會增加到41城市,60%的人會住在城市。但在2012年,有700萬人死於空氣污染相關問題,其中590萬是亞洲人。亞洲的空氣狀況特別糟,但這不應該是這樣。
未來,我們對於能源將有迫切的需求,所以我想要改變世界。把視角放到台灣,台灣是機車之國,交通壅塞、停車亂象也一堆。亞洲地區的空氣污染甚劇,我們每天每秒都在因為這個死去,大家應該要有更好地運用能源的方式。Good but not good enough。所以Gogoro做了新的產品,要用新的電池、新的能源網路,改變運輸方式,改變能源的使用方式。
常常有人問我為什麼選擇台灣?Gogoro所有的供應鏈都在台灣,很多台灣人告訴我,他們愛台灣,我也得說,我也很愛台灣。你看,這裡的每個東西,燈、投影機…,你望向四周能看到的東西,有多少是台灣做的,有什麼是台灣做不出來的?創新,我們絕對有本錢。
圖說明
最後,我想分享10件事,那些我從過去20年學會的10個想法。
1.不要輕易說不。(Never take “No” for an answer.)
2. 表達的技巧,是一種說服的藝術(The skill of presentation is the art of persuasion.)
3. 放棄備用計畫,展現你自己(Get rid of the backup plan, expose yourself.)
4. 記得你不是最聰明的人,多聽少說。(Listen more than you speak, remember you’re not the smartest one.)
5. 勇敢做大夢,但要注意細節。(Dream big, but pay attention to the details. )
6. 執行力很重要。(Execution matters.)
7. 不要怕失敗了(Don’t be afraid failure.)
8.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Everyday is one less day.)
9. 不要為金錢創新,要為影響力(Don’t innovate for money,innovate for impact.)
10. 我們每個人都有影響力(All of us can make an impact.)
不要害怕失敗,失敗讓你擁有更多經驗,要失敗的早、失敗的快。當作每天都是最後一天,有什麼想做的事情現在就去做。記得,要為了影響力而創新,而不是為了金錢,相信自己,每個人都可以有影響力。
資料來源: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7688?utm_source=dailyedm&utm_medium=content&utm_campaign=201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