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2月 30, 2018
2018/12/29藥師壇城圓滿法會文宣採訪活動報導
《中正教室藥師壇城圓滿法會》
12月29日高雄左營中心舉辦藥師壇城圓滿法會,一千多位學員不畏寒流來參與,有的全家一起出動,也有孝順的子女推著坐輪椅的父母、慈祥的阿嬤帶著五個月的孫子前來,在發願堅持四十九天的誦經持咒,今日得以圓滿心願,心中莫不滿懷喜悅與希望。
如偉法師隨喜大眾每天的誦經持咒的善行,圓滿法會是一個結束,也是一個開始;宜蘭教室長參加過啟建法會,將接棒舉辦七天的藥師法會,之後移到鳳山寺,成立一個永久性的藥師壇城。高雄學苑明年舉辦,日期未定。
法師說六、七年前因看到很多人生病無法學法,提出誦藥師經的方便法門。這次為何會推呢?一來求錢,因為缺建寺經費;二來求健康,看到很多人生病,無法學習廣論;三來解決困惑。
佛初發心、中集資糧、後證正等正覺,一切皆為利益有情。法華經窮子喻,還有今年得到喻法經等傳承,皆提到認真供養三寶,衣食無缺。現在最可惜的是不知道跟三寶求,這是對佛功德認知不夠。
藥師佛發的第九大願:若墮種種邪見,皆當引攝,置於正見之中。苦樂本身不待外境決定,而是觀待於您內心的見解,只要您看對,所有痛苦皆能解決。這與廣論要學得般若空性正見是不相違的。
藥師佛可以給你方便,讓你健康學習廣論得到正知見,不要求富貴得富貴、求子女得子女、求健康得健康之後,就耽著在上面,這是偏離藥師佛的心意,也是失去法師推藥師經的本懷。
在法師意樂提策之下,大眾以恭敬虔誠之心讀誦藥師經、參與放生、旋繞壇城,終於來到滿願疏文解結,殷重地恭誦一位藥叉大將名號、一遍解冤偈,打開一個活結,再繼續下一位藥叉大將名號,等十二結都打開,鬆了一口氣,也隱隱有一股莫名的喜悅在流淌。
法會最後有精彩的感應心得分享,如舍利子的增生、誦藥師經幫助往生的公公、治眼病、職場順利、突破困難等等。法師提醒生病有沒有好不是重點,人總歸有生老病死,重要的是信心,世間苦難對修學佛法而言,就是修對三寶的信心,信心沒退失,保證不墮落;信心有多少,保障就有多少。
淨遠法師臉書文--醒著過一生
我看了一段文字,覺得很有意思:「雞叫了天會亮,雞不叫天也會亮,天亮不亮,不是雞說了算,關鍵是誰醒了。醒來的過了一天,沒醒的過了一生。」
時間的巨輪,從沒停過。
沒人能停止它,也沒人能加速它。但我們有時說時間過得好快,有時又說度日如年。
不是你說了算,時間是照老樣速度走。
是自己的心情作怪!
心情越好,時間就過得越快。心情越不好,時間過得越慢。無論快慢,回顧時,都一樣只留下記憶。
事情過去了,記憶沒有消失。快樂的記憶,還是讓你快樂。痛苦的記憶,也仍然讓你痛苦。
因此,我們能不能讓自己留下快樂的記憶?
所以我們要天天醒著,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把握當下的每一刻。用善良而正確的動機來做事,種對因,但問耕耘,收穫自然來。
不僅是一天都醒著,每個小時,每分鐘都要清醒。
經典有雲:螺螄蚌殼,一睡千年。
我們要醒著過一生!
星期二, 12月 11, 2018
帶我走—「大象與獅子」照片觀後有感
文 / 釋性泰
初看到這幀照片,有種眼睛一亮的感覺,覺得真是祥和而美好的景象。但下一個念頭隨之而來:「大概是合成的吧!」之後經過幾次寺內公佈欄,總是忍不住想靠近細瞧,搜索畫面上不夠自然的破綻。
想想這種心理從何而生?對於人世間的慈悲,我是否已不抱持信任?然而所學的專業知識告訴我,它是確實存在的。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目標與起步的拉拔,修行者的心,往往就在此等夾縫中扑騰;因而導致自己雖然想要把臉湊近照片,找一些電腦修圖的痕跡,最後卻始終沒有付諸行動的結局。
在煩惱與正念的停戰線上,誰來給予關鍵性的奧援?
如果沒有善知識的出現,策發我的思考;而只是在網頁的邊角、書報的封底看見這幅圖像,我的心會像靜水投入小石,泛起陣陣思擇的漣漪,去晃動已凝結硬化的冷漠嗎?還是順著無始慣習業力的方向:人心不古、世態炎涼,或者根本麻木無知、渾然不覺,繼續冰封在我愛執的蛹繭中?畢竟,譬如極苦敵達大樹,只用一二滴大悲的糖汁澆灌,是無法收穫那修心甘美的。
《現觀.第一品》云:「法界無差別,種姓不應異。」一切眾生無不是如來族姓、法王獨子;無價明珠,早在懷中,只是被習氣垢染所覆,現似穢濁。因此發心之前,必須醒覺大乘習氣。沿著經論思惟至此,照片的真偽已無足輕重,不斷增加的,是心中的寄盼,期待恩師悲智的象王,護送剛強難調的我心,度越一切親友都無力援助的二我曠野,安抵那解脫的彼岸!
星期五, 12月 07, 2018
逆境哲學
什麼是逆境,就是生命無常;你遇到了困苦、災難、不平、劫殺、死亡…那都是命運;不因為你做對了什麼,就可以逃開;不因為你做錯了什麼,才受到懲罰。「接受逆境,才能克服命運,克服它帶給你的痛苦。」
誰只要能不遲不早地理解逆境哲學,逐漸對生活的冷酷與不幸坦然接受,誰就是「得道之人」。所以遇見逆境不是不幸,相反的它對任何一個人都是非常必要的;一個人在逆境中的體悟,決定了這個人和其他人根本的不同。
沒有誰的人生會一帆風順。成長的過程總會跌跌撞撞,我們可以痛,可以悲傷,可以大哭;但別耽溺悲傷太久。冷靜時候,不妨想想,這道傷痕,能為我留下什麼?當遇見黑暗時,請坦然地一步又一步走出來,然後會看到光明。
如果一直停留隧道之中,那麼逆境給的黑暗,便沒有休止符。但那不是命運殘酷,而是選擇了殘酷;因為是讓自己停留黑暗之中。
逆境有時是人生最曼妙的風景,面對它最好方法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對待逆境時淡定以對;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蹟,那便是坦然面對逆境的另一個名字。
每個人每天都可能遇上煩心的事情,但心若不動,風又奈何。
每個人每天都可能遇上煩心的事情,但心若不動,風又奈何。
星期二, 11月 06, 2018
向藥師如來祈願文
文/星雲大師
慈悲偉大的藥師如來!
請您垂聽我的報告,
今天世界上的苦難實在是太多了!
燒殺擄掠的侵犯,
貪官污吏的迫害,
政治經濟的動盪,
地水火風的災變,
往往使人們在瞬息之間,
失去了所有的一切。
那四大不調,纏綿病榻的痛苦,
即使英雄好漢也呻吟難安;
那貪瞋愚癡,煩惱叢生的業海,
有如波濤洶湧地翻滾不停。
慈悲偉大的藥師如來!
我們再不倚靠您,如何出離苦海?
我們再不仰仗您,如何降伏怨魔?
我今天虔誠地--
稱念您的名號,
禮敬您的聖容,
不只是祈求您能加被我個人,
更希望眾生都得到您的庇護,
安居樂業,歡喜融和。
慈悲偉大的藥師如來!
我們深知
在這個五濁惡世裡,
天災人禍是共業所感召;
在這個娑婆穢土中,
身心疾苦是煩惱所造成。
如果要徹底消除災難,
先得消除自己的罪業;
如果要建立琉璃淨土,
先得淨化自己的身心。
所以我要祈求藥師如來您,
消除我們的貪婪瞋恚,
消除我們的無明鬥諍。
我們願將所有善根功德,
回向法界一切眾生。
讓大家都能--
生活自在,事事如意。
慈悲偉大的藥師如來!
更祈求您以神力加被我們,
我在您的面前也發如是清淨本願:
第一願:願所有眾生平等自在,
第二願:願所作事業利益大眾,
第三願:願驚慌恐怖從此遠離,
第四願:願一切有情安住菩提,
第五願:願天災人禍消失無形,
第六願:願殘缺眾生復健正常,
第七願:願病苦眾生恢復健康,
第八願:願人際關係溝通調和,
第九願:願邪見眾生改邪歸正,
第十願:願受冤囚者平反冤屈,
第十一願:願社會大眾豐衣足食,
第十二願:願所有眾生包容尊重。
慈悲偉大的藥師如來!
我們以清淨的身口意業供養您,
我們以精進的戒定慧學效法您,
祈求您施捨大慈大悲,
將您的威德遍滿法界,
滿足我們的願望,
讓我們人間也能建設琉璃淨土。
慈悲偉大的藥師如來!
請求您接受我至誠的祈願!
請求您接受我至誠的祈願!
2018.11.6(農9/29)
藥師佛聖誕
星期一, 10月 29, 2018
念什麼消業障快?
夢參老和尚|念什麼消業障快?
問:要懺悔業障的話,不知是持咒快?滅定業真言快?金剛薩埵心咒快?還是念佛快?
答:都不快!
怎麼樣才快?快的不是那些咒,是你的心,一樣的磕頭一樣的拜懺,人家在觀想佛像,觀想佛的聖號,懺悔自己的業障,這個頭磕下去,他業障就消失了,你光跟人家懺、跟人家唱誦,也沒有注意觀想,你這樣磕頭效果不大的。
為什麼這樣說?文殊菩薩教授我們,你做任何事物,懺悔也好、發願也好、持咒也好、念經也好,你別忘了,你是用什麼心來念?如果發了菩提心,當你念這一部經,你給誰回向,誰就有感覺,他能得到,大家可以試驗看看。這個我經驗很多了,因為有的弟子他的病,醫生宣佈不能治了,判他死刑了,他可以拜佛拜好,身體又健康了!你說他會不信嗎?別人看著信不信呀,他不管你信不信,事實就是事實。
我得直腸癌開刀的時候,給我開刀的醫生跟我講,他說:「師父,您最多活五年。」
我現在活了十五年了,我八十幾歲開刀,2008年我回到台灣秀傳醫院,看見給我開刀的那位醫生。我說:「師父還活著!」他再給我復查一下,復查了三個地方,他講我這個五臟六腑,比開刀前時候還好!
這個問題就是我說的重點,看人家發心,發了菩提心,那個效果絕對不同,但是得真發菩題心,不要在利害關係上頭,那菩提心就沒有了。
懺悔業障的方法也是這樣子,業是咱們心造,罪業沒有體性,罪性本空,大家都是知道唯心造,不過自己修行時候,自己的我執、妄想都沒有了,連心都沒有了還要懺嗎?罪在哪兒呢?不要認為罪很重,罪沒有體性的,罪性本空唯心造。
對於這些,我們道友們有個大障礙,他一開口:「我罪業深重呀!」那就好了,你就罪業深重去吧!罪業本空唯心造,我現在心空了,罪業在哪兒存在?學法要知道用心,文殊菩薩教導我們,善用其心,你把心用錯了,那就沒辦法懺悔了,罪性本空唯心造,心都沒有,罪還安立嗎?我們有很多道友,一提就說「我罪業深重」,那你永遠出不了三界,能看破放下,那就行了。
怎麼樣才快?快的不是那些咒,是你的心,一樣的磕頭一樣的拜懺,人家在觀想佛像,觀想佛的聖號,懺悔自己的業障,這個頭磕下去,他業障就消失了,你光跟人家懺、跟人家唱誦,也沒有注意觀想,你這樣磕頭效果不大的。
為什麼這樣說?文殊菩薩教授我們,你做任何事物,懺悔也好、發願也好、持咒也好、念經也好,你別忘了,你是用什麼心來念?如果發了菩提心,當你念這一部經,你給誰回向,誰就有感覺,他能得到,大家可以試驗看看。這個我經驗很多了,因為有的弟子他的病,醫生宣佈不能治了,判他死刑了,他可以拜佛拜好,身體又健康了!你說他會不信嗎?別人看著信不信呀,他不管你信不信,事實就是事實。
我得直腸癌開刀的時候,給我開刀的醫生跟我講,他說:「師父,您最多活五年。」
我現在活了十五年了,我八十幾歲開刀,2008年我回到台灣秀傳醫院,看見給我開刀的那位醫生。我說:「師父還活著!」他再給我復查一下,復查了三個地方,他講我這個五臟六腑,比開刀前時候還好!
這個問題就是我說的重點,看人家發心,發了菩提心,那個效果絕對不同,但是得真發菩題心,不要在利害關係上頭,那菩提心就沒有了。
懺悔業障的方法也是這樣子,業是咱們心造,罪業沒有體性,罪性本空,大家都是知道唯心造,不過自己修行時候,自己的我執、妄想都沒有了,連心都沒有了還要懺嗎?罪在哪兒呢?不要認為罪很重,罪沒有體性的,罪性本空唯心造。
對於這些,我們道友們有個大障礙,他一開口:「我罪業深重呀!」那就好了,你就罪業深重去吧!罪業本空唯心造,我現在心空了,罪業在哪兒存在?學法要知道用心,文殊菩薩教導我們,善用其心,你把心用錯了,那就沒辦法懺悔了,罪性本空唯心造,心都沒有,罪還安立嗎?我們有很多道友,一提就說「我罪業深重」,那你永遠出不了三界,能看破放下,那就行了。
星期一, 10月 15, 2018
涅槃瑜伽身心靈智慧分享 [楊定一]
現代物理學有一個最偉大的發現,那就是「物質就是能量」。
他們研究了三百年,想找出物質的本質,當他們探索得愈深,就愈感到迷惑,他們簡直無法相信,在物質的裡面竟然什麼都沒有,物質的本質並非物質,而是能量。
你的身體看起來好像是由固體物質所構成,而這些固體物質可以分解成分子和原子,但根據量子物理學,每一個原子的內部有百分之99.9999是空的,以閃電般的速度穿梭在這些空間中的次原子,其實是一束束振動的能量。
這些能量並不是隨便任意振動,振動其實就是攜帶訊息,整個訊息場會把訊息傳送到宇宙量子場創造物質世界我們所看到的實相。
愛丁頓(Eddington)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即說:「我們總是認為物質是東西,但現在它不是東西了;現在,物質比起東西而言更像是念頭。」
沒錯,物質是來自念頭,是來自我們的思想。如果不是先有飛機的念頭,科技是無法創造出飛機的;如果作家不是先有寫書的念頭,ㄧ本書也不會呈現在你的眼前。
因爲思想的能量促成了梵谷的名畫、台北的101大樓、蕭邦的《波蘭舞曲》和米爾頓的敘事詩《失樂園》,這些都是思想的結果;
思想創造物質,也是來自一個念頭,至於物質對於你有什麼影響,也要看你的思想。
你生活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來自思想,以及你思想所創造的結果。你的肉體、骨頭與肌肉可被還原為百分之七十的水份以及沒有多大價值的化學物質。然而,你的思想卻使你成為你!
我們的每個思想和意念都負荷著不可思議的能量,這些能量會透過各種形式實踐自己。
你的思想會創造出疾病,也能治好疾病;你的思想能讓你陷入痛苦
也能讓你離苦得樂。思想創造出善與惡、美與醜、成功與失敗、富有與貧窮、天堂與地獄……
你生命經驗的種種,通通都是你的思想所創造的。
所謂一念一世界。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我們外在所看到的一切,正是我們內心世界的呈現。
只在一念間;天堂變地獄,地獄變天堂。
千萬不要小看一個小小的念頭,你的任何起心動念都可能改變整個世界。
正如同原子能擁有如此巨大的能量,你的思想能量也是一樣,相似的能量會吸引相似的能量,形成類似的「能量團」。
當這些類似的「團」在宇宙中彼此穿梭、碰觸,慢慢的聚合在一起,也就形成了物質,形成了我們的世界,這即是思想形成物質的原理。
每一個思想,即使只是小小的念頭,也會變成一個東西,而每一樣東西在一開始的時候也只是一個想法,也只是來自一個小小的念頭。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不要輕忽你的惡念,說:「我只是無聊亂想,我只是說說而已,我想應該沒什麼關係。」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火花,也可能燒掉整座森林。
不要小看你的善念,說:「那只是一件小事,不算什麼。」即使是小水滴,最後都可以注滿整個大池子。
人們為善、為惡,都在一念之間,變好、變壞,其實就在一個小小的念頭上。
不要忽視小惡;火花儘管再小,都會燒掉像山那麼高的乾草堆;不要忽視小善,以為它們沒有什麼用;即使是小水滴,最後都可以注滿大容器。
生活是由小事所組成的,沒什麼大事,但小事累積起來就成了大事。
單單一個小小的善念也許看起來沒什麼,但光是那個念頭即是大大的福報。單單一個小小的動作也許看起來沒什麼,但光是那個行動即是大大的善行。
思想具有能量,語言是有聲的思想,所以語言具有很強振波。
當我們說一些不中聽、不吉祥的話時,常會聽到人們說:「快閉上你的烏鴉嘴!」
因為當負能量的語言一出,你已經在發出振波,更明白說,你是在吸引同頻道的事件上門,這也就是為什麼烏鴉嘴會特別靈驗。
尤其是忿怒和怨恨時所說的話,那些話都帶有很強的能量,再透過負向的振波,結果往往讓人意想不到。
你一定也聽說過,某些人因為一時氣憤,說出了重話,後來真的發生嚴重的後果。
父親氣呼呼地對孩子叫罵著:「有本事你就永遠不要回來!」結果孩子真的因為一場意外就再也沒有回去過。
有人或許會問:「我只是說說而已,又不是真的,有什麼關係?」
如果有人告訴你,說你最近身體的那些異常現象很像是癌症,你會怎麼樣?也許他也只是說說而已,但他的話對你真的一點關係都沒有嗎?
我們來看一下老吳的真實故事。
幾個星期來,老吳感到胸部不適、咳嗽,而且有點呼吸困難,吃藥也無多大改變,隨即住進大醫院接受檢查。
結果診斷出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惡性腫瘤,醫師預測他只剩下一、兩個月的壽命。這個悲慘、可怕、難以接受的壞消息,震撼了老吳和他的家人。得到癌症兩天後,老吳便開始惡化。
他感到非常虛弱,體重迅速下降。他開始無法離床,家人都認為,能夠度過這個星期已屬幸運。沒想到醫院打來一通電話。一個帶著歉意的聲音告訴老吳的太太,老吳根本沒得到癌症!
那個很窘的聲音解釋說,是醫院報告弄混了。獲知實情之後,老吳在二十四小時內立即離床。
他的食慾恢復,疼痛也消失,而且行動自如。他的衰弱完全不見,留下的只是剛開始的症狀:咳嗽與呼吸困難。
你說「我只是說說而已」,就像說「我只是放顆炸彈而已」一樣。你說有沒有關係?言語甚至比真實的情況影響更大。
語言是有生命的,它具備了創造和毀損的能力。
詩人安琪洛(Maya Angelou)也談到過言語的力量。她說,言辭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彈,射入肉眼所不能見的生命領域。
我們雖看不見言辭,它們卻成為一種能量,充滿在房間、家庭、環境和我們心裡。她相信,身邊的言辭會滲透我們的生命。
語言就是發出聲音,這聲音一天少說也要講上幾百句到幾千句,不知不覺地就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心態和命運。
有些人喜歡罵人,或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他可沒想到,聽到的都是他自己。罵人的聲音就像魔音一樣,聽得最多的人,傷得也最深。
當口出惡言成為習慣後,經由自己的耳朵日以繼夜的聆聽、灌輸,久而久之,這種語言就成了心田的種子,早晚會給自己創造惡運的果實。
所以,我們說任何話都要心存善意,而在措詞用字上面也不要太重。我們談吐時所用的字眼直接明確地影響我們的思想和情緒,一般人處理情緒的中心是右腦,語言中心在左腦。
當右腦認知一個負面的情緒時,會越過並底體傳遞到語言中心,說出相應的字。同樣的,當我們左腦在接收到負面的字眼時,也會傳到右腦,反應相應的情緒。
所以,你選擇用什麼字眼來表達就相當的重要。
比方,如果有人觸怒了你,你可以用「困擾」或「遺憾」的字眼
來取代「氣憤」或「忿怒」,想想看,當你改以「遺憾」二字時,你還會火冒三丈嗎?
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九月霜。言語看似簡單,但影響卻相當深遠。
我們每個人都是魔法師,可以用言語對別人下咒,也可以用咒語幫助別人。
更重要的是,你所下的每個咒語最後都會回到你自己身上,因為咒語是發自於你,你就是整個振波的中心,不是嗎?
每個念頭就像一顆種子一樣,在種子裡面,你無法看到大樹,但只要你播下種子,並持續澆水灌溉,種籽自然會把自己所需的東西,吸引到身邊來,而成長茁壯。
文字:楊定一
他們研究了三百年,想找出物質的本質,當他們探索得愈深,就愈感到迷惑,他們簡直無法相信,在物質的裡面竟然什麼都沒有,物質的本質並非物質,而是能量。
你的身體看起來好像是由固體物質所構成,而這些固體物質可以分解成分子和原子,但根據量子物理學,每一個原子的內部有百分之99.9999是空的,以閃電般的速度穿梭在這些空間中的次原子,其實是一束束振動的能量。
這些能量並不是隨便任意振動,振動其實就是攜帶訊息,整個訊息場會把訊息傳送到宇宙量子場創造物質世界我們所看到的實相。
愛丁頓(Eddington)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即說:「我們總是認為物質是東西,但現在它不是東西了;現在,物質比起東西而言更像是念頭。」
沒錯,物質是來自念頭,是來自我們的思想。如果不是先有飛機的念頭,科技是無法創造出飛機的;如果作家不是先有寫書的念頭,ㄧ本書也不會呈現在你的眼前。
因爲思想的能量促成了梵谷的名畫、台北的101大樓、蕭邦的《波蘭舞曲》和米爾頓的敘事詩《失樂園》,這些都是思想的結果;
思想創造物質,也是來自一個念頭,至於物質對於你有什麼影響,也要看你的思想。
你生活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來自思想,以及你思想所創造的結果。你的肉體、骨頭與肌肉可被還原為百分之七十的水份以及沒有多大價值的化學物質。然而,你的思想卻使你成為你!
我們的每個思想和意念都負荷著不可思議的能量,這些能量會透過各種形式實踐自己。
你的思想會創造出疾病,也能治好疾病;你的思想能讓你陷入痛苦
也能讓你離苦得樂。思想創造出善與惡、美與醜、成功與失敗、富有與貧窮、天堂與地獄……
你生命經驗的種種,通通都是你的思想所創造的。
所謂一念一世界。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我們外在所看到的一切,正是我們內心世界的呈現。
只在一念間;天堂變地獄,地獄變天堂。
千萬不要小看一個小小的念頭,你的任何起心動念都可能改變整個世界。
正如同原子能擁有如此巨大的能量,你的思想能量也是一樣,相似的能量會吸引相似的能量,形成類似的「能量團」。
當這些類似的「團」在宇宙中彼此穿梭、碰觸,慢慢的聚合在一起,也就形成了物質,形成了我們的世界,這即是思想形成物質的原理。
每一個思想,即使只是小小的念頭,也會變成一個東西,而每一樣東西在一開始的時候也只是一個想法,也只是來自一個小小的念頭。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不要輕忽你的惡念,說:「我只是無聊亂想,我只是說說而已,我想應該沒什麼關係。」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火花,也可能燒掉整座森林。
不要小看你的善念,說:「那只是一件小事,不算什麼。」即使是小水滴,最後都可以注滿整個大池子。
人們為善、為惡,都在一念之間,變好、變壞,其實就在一個小小的念頭上。
不要忽視小惡;火花儘管再小,都會燒掉像山那麼高的乾草堆;不要忽視小善,以為它們沒有什麼用;即使是小水滴,最後都可以注滿大容器。
生活是由小事所組成的,沒什麼大事,但小事累積起來就成了大事。
單單一個小小的善念也許看起來沒什麼,但光是那個念頭即是大大的福報。單單一個小小的動作也許看起來沒什麼,但光是那個行動即是大大的善行。
思想具有能量,語言是有聲的思想,所以語言具有很強振波。
當我們說一些不中聽、不吉祥的話時,常會聽到人們說:「快閉上你的烏鴉嘴!」
因為當負能量的語言一出,你已經在發出振波,更明白說,你是在吸引同頻道的事件上門,這也就是為什麼烏鴉嘴會特別靈驗。
尤其是忿怒和怨恨時所說的話,那些話都帶有很強的能量,再透過負向的振波,結果往往讓人意想不到。
你一定也聽說過,某些人因為一時氣憤,說出了重話,後來真的發生嚴重的後果。
父親氣呼呼地對孩子叫罵著:「有本事你就永遠不要回來!」結果孩子真的因為一場意外就再也沒有回去過。
有人或許會問:「我只是說說而已,又不是真的,有什麼關係?」
如果有人告訴你,說你最近身體的那些異常現象很像是癌症,你會怎麼樣?也許他也只是說說而已,但他的話對你真的一點關係都沒有嗎?
我們來看一下老吳的真實故事。
幾個星期來,老吳感到胸部不適、咳嗽,而且有點呼吸困難,吃藥也無多大改變,隨即住進大醫院接受檢查。
結果診斷出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惡性腫瘤,醫師預測他只剩下一、兩個月的壽命。這個悲慘、可怕、難以接受的壞消息,震撼了老吳和他的家人。得到癌症兩天後,老吳便開始惡化。
他感到非常虛弱,體重迅速下降。他開始無法離床,家人都認為,能夠度過這個星期已屬幸運。沒想到醫院打來一通電話。一個帶著歉意的聲音告訴老吳的太太,老吳根本沒得到癌症!
那個很窘的聲音解釋說,是醫院報告弄混了。獲知實情之後,老吳在二十四小時內立即離床。
他的食慾恢復,疼痛也消失,而且行動自如。他的衰弱完全不見,留下的只是剛開始的症狀:咳嗽與呼吸困難。
你說「我只是說說而已」,就像說「我只是放顆炸彈而已」一樣。你說有沒有關係?言語甚至比真實的情況影響更大。
語言是有生命的,它具備了創造和毀損的能力。
詩人安琪洛(Maya Angelou)也談到過言語的力量。她說,言辭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彈,射入肉眼所不能見的生命領域。
我們雖看不見言辭,它們卻成為一種能量,充滿在房間、家庭、環境和我們心裡。她相信,身邊的言辭會滲透我們的生命。
語言就是發出聲音,這聲音一天少說也要講上幾百句到幾千句,不知不覺地就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心態和命運。
有些人喜歡罵人,或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他可沒想到,聽到的都是他自己。罵人的聲音就像魔音一樣,聽得最多的人,傷得也最深。
當口出惡言成為習慣後,經由自己的耳朵日以繼夜的聆聽、灌輸,久而久之,這種語言就成了心田的種子,早晚會給自己創造惡運的果實。
所以,我們說任何話都要心存善意,而在措詞用字上面也不要太重。我們談吐時所用的字眼直接明確地影響我們的思想和情緒,一般人處理情緒的中心是右腦,語言中心在左腦。
當右腦認知一個負面的情緒時,會越過並底體傳遞到語言中心,說出相應的字。同樣的,當我們左腦在接收到負面的字眼時,也會傳到右腦,反應相應的情緒。
所以,你選擇用什麼字眼來表達就相當的重要。
比方,如果有人觸怒了你,你可以用「困擾」或「遺憾」的字眼
來取代「氣憤」或「忿怒」,想想看,當你改以「遺憾」二字時,你還會火冒三丈嗎?
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九月霜。言語看似簡單,但影響卻相當深遠。
我們每個人都是魔法師,可以用言語對別人下咒,也可以用咒語幫助別人。
更重要的是,你所下的每個咒語最後都會回到你自己身上,因為咒語是發自於你,你就是整個振波的中心,不是嗎?
每個念頭就像一顆種子一樣,在種子裡面,你無法看到大樹,但只要你播下種子,並持續澆水灌溉,種籽自然會把自己所需的東西,吸引到身邊來,而成長茁壯。
文字:楊定一
星期六, 9月 22, 2018
從0到1需要的不是「才能」,而是「練習」
從0到1需要的不是「才能」,而是「練習」。一切終究是由「做或不做」來決定。
我的記憶力很差,一向不擅長考試,雖然做的都是我感興趣的事,卻從未有過脫穎而出的成功經驗,而且我還極度怕生。我真的能夠好好地在公司工作嗎?自己到底能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呢?種種事情都讓我擔憂。到現在,已經過了十七年了。這樣的我,也成功參與了幾項從0到1的計畫。
人類的大腦不管到了幾歲,只要輸入新的資訊,就能自由地重組迴路。但是,只有「知識」是不夠的,唯有實際的「經驗」,才能讓大腦的迴路大幅改變。就算從書本中學到騎自行車的方法,也絕對無法學會騎車。只有一次又一次地跌倒、練習,才能掌握騎車的訣竅。這個時候,大腦的迴路已經重組了。同樣的道理,只有試圖採取從0到1的行動,才能讓大腦自動建立從0到1需要的迴路。
如果因為害怕而待在「常識」的框架中停滯不前,大腦會日漸強化這個最適合在框架中安穩度日的迴路。這麼一來,不管是頭腦多好的人,都絕對無法實現從0到1的創新。我想各位也知道,有些人就算直覺敏銳、頭腦清晰,也完全沒有創造力。
我曾經與成功實現從0到1、真正有能力的人一起共事,就我的經驗來看,他們不一定有很高智商,但這些人毫無例外地,全都不畏風險,持續挑戰創新。換句話說,能不能一次又一次地練習稍微跨出框架,將決定從0到1的成敗。
限制是創造力的泉源
我反而覺得,創造新事物時,「限制條件」很重要。釐清條件限制,是發揮創意的第一步。
因為有限制,才能想出點子。如果不想出克服這個限制的點子,我就一步也無法前進。換句話說,我必須以限制為起點來思考。將好幾個限制條件累積起來,「思考的焦點」就會越來越明確。而且,讓大腦持續在壓力下思考,就能靈光一現,想出「就是這個!」的點子。反過來說,人類的大腦似乎具備這樣的性質,如果沒有適當的限制條件,就無法鎖定「思考的焦點」,會逐漸變得不知所措。
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限制才是創意的泉源。我原本以為,限制只會讓人苦惱,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有限制,才能帶給我們思考的契機。自此之後,當我開始一項新工作時,一定會從釐清限制條件開始著手。
世界上有很多會幫汽車或自行車取名字的人,或是會對布偶說話的人,我並不認為這些人覺得汽車或布偶能夠理解人類的語言或想法,但是他們對待物品的方式,就好像把物品當成人類一樣。這種時候,他們在心裡應該覺得自己與汽車或布偶心靈相通。那麼,人類在什麼時候會對物品抱著這樣的想法呢?應該是在對這個物品很著迷的時候吧。我自己一直都是個深深為汽車或自行車著迷的人,所以非常清楚這種感覺。當我打從心底喜愛一輛車的時候,這輛車在我心中的地位將超越單純的零件集合體,我甚至覺得自己與它心靈相通。
釐清限制條件,才能發揮高品質的創造力。如果因為找不到創意的線索而束手無策時,就要徹底釐清限制條件,找出做得到的事情。這麼一來,大腦才會為了在有限的條件中擠出創意而開始運作,尋找突破點。「限制」不是創意的絆腳石,而是讓創意飛躍的墊腳石。
「不會失敗」是危險的徵兆──待在「安全地帶」只能創造出平庸的事物
這是F1界有名的傳聞。天才賽車手不知道為什麼,在正式上場前的練習中,狀況總是意外地差,經常打滑,甚至偏離賽道。不久之後我就知道原因了。原來他們就是靠著在練習時反覆摸索極限,才能成為一流賽車手。「這個彎道如果速度再更加快可能會有危險。」「我能承受到什麼程度才踩剎車?」他們會挑戰與失誤只有一線之隔的賽道攻略。他們雖然不至於衝出跑道,把車弄壞,導致最後無法正式上場,但也絕對不會為了避免衝出跑道,而選擇游刃有餘的路線。他們透過一次又一次成功與失敗只有一線之隔的練習,讓身體牢牢記住最快的路線選擇。所以他們才能在正式比賽中獲勝。反覆這樣的過程,就能取得「一流賽車手」的稱號。
我知道這件事情之後恍然大悟。我覺得,這是像我這樣的上班族也通用的「真理」。不只是一流賽車手,上班族在工作時,也應該把目標放在自己的實力可以勉強到達的領域,就算偶爾失敗也無所謂。不斷重複這樣的過程,就能分辨出什麼樣的領域自己有機會成功,可以果敢地上前挑戰。如此一來,就能慢慢培養出堅強的實力,持續創造出高於平均的成果。我認為,習慣這樣的工作方式,是讓自己成長的鐵則。
我們的目標是與失敗只有一線之隔的路線,所以從0到1的開發過程必然是一連串的失敗。我在開發Pepper時就是如此。如果只是嘗試隨便想到的內容,也無法獲得任何經驗,所以每次開發新內容時都必須仔細推敲。團隊成員在連「完成品」的範例都沒有的情況下,無止境地持續這樣的過程,會累積挫折感也是理所當然。但這個時候才是關鍵,我認為,能夠進攻到多逼近那只有一線之隔的部分,是成敗的分水嶺,所以失敗也不能氣餒,只能持續努力,我不斷地激勵團隊成員。
所以我是這麼想的,從0到1需要「忍受失敗」。就像一流賽車手必須透過在練習中的多次打滑,才能體會彎道的感覺,我們也只能從多次的失敗當中,體會從0到1的關鍵。只有經歷過失敗,才能逐漸摸清不能跨越的那條線,也才能掌握那條與失敗只有一線之隔的路線。相反的,如果為了避免失敗,只在游刃有餘的安全範圍中工作,就只能創造出平庸的事物。能夠實現從0到1的,只有在成功之前不斷背負失敗風險的人,換句話說,就是只有能夠「忍受失敗」的人。
應該這麼說才對,「不會失敗」是危險的徵兆,因為這代表沒有挑戰極限。乍看之下沒有失敗,但其實只是讓從0到1的能力退化而已。單純的粗心大意就不用說了,胡亂畫大餅導致的失敗,也不會讓你更接近成功。正確的方式應該是以極限路線為目標,一次又一次地挑戰,並且從失敗中得到回饋,提高挑戰的精確度。能不能腳踏實地反覆這樣的過程,才是從0到1的成敗關鍵。
(摘錄整理自《Pepper開發者從0到1的創新工作法》)
許梅邨 的twitter
他运用了世界上最毒的伎俩,把人们灵魂深处最邪恶的东西加以包装,让其光明正大的释放出来:
把出卖朋友叫分清敌我;
把落井下石叫划清界线;
把骨肉相残叫站稳立场;
把引蛇出洞叫批评与自我批评;
让人把做坏事做得堂堂正正。。。即使是过了几十年时间,他的阴魂在中国人心里依然挥之不去。。。
https://twitter.com/YE5MQ5Vtp2jlWX7/status/1043176364168232960
跟隨者的回覆
它把欺压百姓,说成为人民服务
把谎言说得像真理一样
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恶魔!
毛是当代最伟大的阴谋家,最伟大的思想绑架和洗脑专家,
把出卖朋友叫分清敌我;
把落井下石叫划清界线;
把骨肉相残叫站稳立场;
把引蛇出洞叫批评与自我批评;
让人把做坏事做得堂堂正正。。。即使是过了几十年时间,他的阴魂在中国人心里依然挥之不去。。。
https://twitter.com/YE5MQ5Vtp2jlWX7/status/1043176364168232960
跟隨者的回覆
它把欺压百姓,说成为人民服务
把谎言说得像真理一样
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恶魔!
毛是当代最伟大的阴谋家,最伟大的思想绑架和洗脑专家,
星期二, 9月 18, 2018
达赖喇嘛解释六字真言
西藏人民至高无上的领袖达赖喇嘛尊者今天(2018年9月6日)上午,于大乘经院向各方信众依次传授了居士戒、菩萨戒,以及断诸恶趣观音随许。
在传授了断诸恶趣的观音随许后,尊者要信众多念诵六字大明咒,并解释了“嗡嘛呢叭咪吽”(ཨོཾ་མ་ཎི་པདྨེ་ཧཱུྃ།)这六字的含义。(蒋扬仁钦同步口译)
“嗡”—— 清净或不清净的我
“像外教婆罗门教在念咒时也会念‘嗡’,所以这是内、外道的咒首,以佛教解读来讲,‘嗡’字也是 ‘阿’、‘呜’、‘玛’三字的合体,代表身、语、意,所以身、语所施设的我,就是‘嗡’字所要代表的内容。这一个身、语、意所施设的我,没有断处障碍之前,叫做凡夫;断处了一切障碍的话叫做佛;而障碍慢慢断除时成为僧宝。”
“嘛呢、叭咪”——菩提心与空正见
“如何将未清净的、受到污染的我,转为清净的我?靠的是‘嘛呢、叭咪’。‘嘛呢’指的是如意宝,在此指的是菩提心;‘叭咪’是莲花,在此指的是空正见。”
“吽”——菩提心与空正见的结合
“之所以未清净的我能够转为清净,靠的就是如同如意宝的菩提心,与如同莲花的空正见,透过这两者的结合——‘吽’字的修练,才有办法做得到,成为清净的我、才有办法成佛。”
“要成佛的话,就是要结合菩提心、空正见的修行才有办法。因此‘嗡嘛呢叭咪吽’就是这个意思。”
在结束今天的法会前,尊者表示《中观根本论释・佛护论》剩下的章节,将于来年继续教授。尊者鼓励信众们应该保持明年还要来接受剩余教法的心力;而作为传法者,自己也会以《佛护论》还有未教授完的篇章而时刻自励。
慈悲與智慧
贪心让口袋深不见底,最后让口袋彻底破!
智慧的手,拿着慈悲的针,以布施为线,把口袋补好,最后将财富满盈!
智慧的手,拿着慈悲的针,以布施为线,把口袋补好,最后将财富满盈!
Greed breeds a bottomless pocket; ultimately, it destroys the pocket thoroughly. Using wisdom like hands, compassion as needles, and generosity like a thread, to patch up the pocket; ultimately, it brims with wealth!
星期一, 9月 17, 2018
觀想佛像,秀玉師姐的獨門拜佛及前行祈求
結枷伏坐就是作觀想佛像的盤坐,分三部
首先是站立手擺胸前彎腰直向地面,
其次是腿跪下腳掌向上,
雙手向身體兩側撐起,調整腳掌向前,臀部坐在後腳跟上,
頭部前面貼地,雙手向上至頭部
雙手掌相向趴著差不多十秒鐘,
再一步一步退至原位值至站立,
此動作約作十次,
接著作結枷伕盤坐約十分鐘作觀想,
作這功課之前需利用休息時間將請領之佛像拿在離眼睛至肚擠間觀看此尊佛像特徵心裡默默說出並祈求加持顯現,
在第三部觀想的時候就可很快感受到喔,很奇妙吧!
首先是站立手擺胸前彎腰直向地面,
其次是腿跪下腳掌向上,
雙手向身體兩側撐起,調整腳掌向前,臀部坐在後腳跟上,
頭部前面貼地,雙手向上至頭部
雙手掌相向趴著差不多十秒鐘,
再一步一步退至原位值至站立,
此動作約作十次,
接著作結枷伕盤坐約十分鐘作觀想,
作這功課之前需利用休息時間將請領之佛像拿在離眼睛至肚擠間觀看此尊佛像特徵心裡默默說出並祈求加持顯現,
在第三部觀想的時候就可很快感受到喔,很奇妙吧!
香港評選出來最受歡迎的唐詩
編者按:唐詩是中國文化的瑰寶,雖然有文無第一的說法,但是自唐朝以來就沒有人放過唐詩,總有人給唐詩排座次。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排行就是香港評選出來的,雖然排名不可能符合每個人的口味,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唐詩的流傳程度。
第十名:回鄉偶書
作者:賀知章
作者: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首詩作於西元七四四年,這個時候詩人賀知章已經八十幾歲的高齡,離開家鄉也已經五十多年。人生如白駒過隙,再次回到自己的家鄉,賀知章百感交集,回憶起往事,看著故鄉的孩童,熟悉的鄉音不熟悉的人,詩人心中不免悲喜交加。
第九名:早發白帝城
作者:李白
作者: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西元759年,李白很鬱悶,他被牽連到一樁案子裡面,這一次他去的地方是夜郎。可是當他趕赴夜郎的途中,得到了赦免的消息,一時間 心情大振,寫下了這首詩。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到達了千里之外的江陵,只聽見兩岸的猿猴啼叫,不自不覺中已經過了萬重山。
第八名:憫農
作者:李紳
作者:李紳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是為農民而作,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的無限同情。在烈日之下勞作,汗水滴到土壤上,當我們吃飯的時候,誰知道那一顆顆糧食都是農民辛苦的勞作換來的。後兩句為千古名句,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第七名:賦得古草原送別
作者:白居易
作者: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才十六歲,這說明白居易是個天才。這首詩措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雖是命題作詩,卻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語語有餘味,不但得體,而且別具一格,故能在“賦得體”中稱為絕唱。
第六名:春曉
作者:孟浩然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春曉這首詩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別有一番風味。全詩沒有用華麗的辭藻,用平實的語言將破曉時分的意境描寫了出來。後兩句,將早晨的靜謐用昨夜的情形襯托出來,花落知多少,更是神來之筆,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著詩人的生命,跳動著詩人的脈搏。
第五名:樂游原
作者:李商隱
作者: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生活的時代,李唐王朝已經日薄西山。他躊躇滿志,卻無力施展自己的抱負,只能鬱鬱寡歡。這首詩不僅是對夜晚景色的描寫,也是對時代和自己發出的一聲慨歎。
第四首:登鸛雀樓
作者:王之渙
作者: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這首詩將普通的登高望遠寫出了豪邁的氣勢,全是不僅形式優美,其中蘊含的進取精神更是讓後人動容。沈德在《唐詩別》中選錄這首詩時曾指出:“四語皆對,讀來不嫌其排,骨高故也。”有人將這首詩評為五絕之手。
第三首:靜夜思
作者:李白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西元726年,李白時年26歲,旅居揚州。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篇。這首詩上至八十歲老者,下到三歲孩童都能背誦,婦孺皆知,流傳千古。
第二首:清明
作者:杜牧
作者: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趕上紛紛細雨,淋雨的行人們落魄斷魂,詢問酒家在哪裡,牧童指了指杏花村。這首詩全篇無一個典故,平實近人,音節活潑,讀起來朗朗上口。
第一名:遊子吟
作者:孟郊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每一次離開時,最捨得就是母親。母親給予我們的太多,而我們所能回報的卻是少之又少。也許孟郊的這首詩不能是第一,但是母愛第一卻是當之無愧。
星期四, 9月 13, 2018
被誇了一下,尾巴就翹起來
中國人的信仰
哈佛果然是世界一等一大學,就教授解讀咱們國家關於信仰問題的論調,實在是太有深度。
哈佛教授:中國人自己都不知道的一個民族特徵,卻讓他們屹立至今。
美國哈佛大學神學院教授大衛.查普曼,在一場講座中,向台下近千名學生分享、解讀中國神話故事,並不下十次用激情的語調總結中國神話故事的內核:中華民族特徵。
在他的情緒帶動下,現場氛圍一直熱血高漲。
他說:“我們的神話裡,火是上帝賜予的;希臘神話裡,火是普羅米修斯偷來的;而在中國的神話裡,火是他們鑽木取火堅韌不拔摩擦出來的!
這就是區別,他們用這樣的故事告誡後代,與自然作鬥爭!”(鑽木取火)“面對末日洪水,我們在諾亞方舟裡躲避,但中國人的神話裡,他們的祖先戰勝了洪水,看吧,仍然是鬥爭,與災難作鬥爭!”(大禹治水)“如果你們去讀一下中國神話,你會覺得他們的故事很不可思議,拋開故事情節,找到神話裡表現的文化核心,你就會發現,只有兩個字:抗爭!
假如有一座山擋在你的門前,你是選擇搬家還是挖隧道?顯而易見,搬家是最好的選擇。
然而在中國的故事裡,他們卻把山搬開了(愚公移山)!
可惜,這樣的精神內核,我們的神話裡卻不存在,我們的神話是聽從神的安排。”
“每個國家都有太陽神的傳說,在部落時代,太陽神有著絕對的權威,縱覽所有太陽神的神話你會發現,只有中國人的神話裡有敢於挑戰太陽神的故事:
有一個人因為太陽太熱,就去追太陽,想要把太陽摘下來(夸父追日)。當然,最後他累死了——我聽到很多人在笑,這太遺憾了,因為你們笑這個人不自量力,正是證明了你們沒有挑戰困難的意識。
但是中國的神話裡,人們把他當做英雄來傳頌,因為他敢於和看起來難以戰勝的力量作鬥爭。
在另一個故事裡,他們終於把太陽射下來了(后羿射日) ,中國人的祖先用這樣的故事告訴後代:可以輸,但不能屈服。
中國人聽著這樣的神話故事長大,勇於抗爭的精神已經成為遺傳基因,他們自己意識不到,但會像祖先一樣堅強。因此你們現在再想到中國人倔強的不服輸精神,就容易理解多了,這是他們屹立至今的原因。”
大衛教授的講座視頻被傳到社交網站上後,引起國外網友熱烈討論。
“一個女孩被大海淹死了,她化作一隻鳥復活,想要把海填平——這就是抗爭!”(精衛填海) “一個人因為挑戰天帝的神威被砍下了頭,可他沒死,而是揮舞著斧子繼續鬥爭!”(刑天)
不得不說,這位大衛.查普曼教授解讀中國神話的角度很新穎,也十分到位。
我們經常說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是靠著不斷與自然、災難、環境作鬥爭才延續到現在,但有幾個人想到過,中國人這種延續了幾千年的鬥爭精神是如何保持下來的?
每個民族的神話都有自己的烙印,但你見過哪個民族的神話裡有我們這麼多戰天鬥地的抗爭故事?
老子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說的就是要生存就得靠自己,不能靠蒼天。
這比“神愛世人”聽起來殘酷,但非常現實。
我們從小聽到大,並口口相傳給下一代的這些神話故事,體現的絕不僅是故事那麼簡單。
每個文明在初期都是有神論,但唯獨我們的文明不畏懼神,也許正因為我們深刻理解老子的那句話,所以我們的祖先從不把生存的希望寄託於神的眷顧,也因此,很多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
呵呵,沒信仰的民族能存續5000年嗎?
實際上,勇於抗爭,不怕輸,更不會服,是我們的民族精神,也是我們的信仰。太棒了!
星期二, 9月 11, 2018
只 剩 下 我 的 靈 魂
在柏克萊念博士的時候,交到了一位美國好朋友,他叫約翰,我當時是單身漢,他已婚,太太非常和善,常找我到他家吃飯,我有請必到,變成他們家經常的座上客。
約翰夫婦都是學生,當然收入不多,可是家裡卻佈置得舒適極了,他們會買便宜貨,蒐集了不少的瓷娃娃,有吹喇叭的小男孩,有打傘的小女孩,也有小男孩在摸狗等等的娃娃,滿屋子都是這種擺設,窗臺上更是放了一大排。
我每次到他們家,都會把玩這些瓷娃娃。
約翰告訴我他們的瓷娃娃都是從舊貨店和舊貨攤買來的,有一天我發現一家舊貨店,也去買了一個瓷娃娃,
是一個高高瘦瘦的少女,低著頭,一臉憂鬱的表情,等約翰夫婦再請我去的時候,我將他帶去,他們大為高興,告訴我這是西班牙Lladro娃娃,這家名牌公司的娃娃個個又高又瘦,也都帶著憂鬱的表情。
他們一直想要有這麼一個娃娃,可是始終沒有看到,沒有想到我買到了。
我們先後拿到博士以後就各奔前程,約翰的研究是有關感測器,畢業後不久就自己開了一家公司,用感測器作一些防盜器材,他很快地大量使用電腦,生意也越來越大,成為美國最大的保全系統公司的老闆。
由於中東問題,美國飛機好幾次被恐怖分子所劫持,約翰的公司得了大的合約,替美國大的機場設計安全系統,畢業二十年以後,他的身價已是快四億美金。
有一年我決定去找他,他欣然答應接待我,那時已近耶誕節,我先去他的辦公室,他親自帶我去看他的系統展覽室,我才知道現在的汽車防盜系統幾乎都是他們的產品,體積極小,孩子帶了,父母永遠可以知道他在那裡,我也發現美國很多監獄都由他們設計安全系統,以防止犯人逃脫。
看完展覽以後,約翰開車和我一起到他家去。
那一天天氣變壞了,天空飄雪,約翰的家在紐約州的鄉下,全是有錢人住的地方,當他指給我看他的住家時,我簡直以為我自己在看電影,如此大的莊園,沒有一點圍牆,可是誰都看得出這是私人土地,告示牌也寫得一清二楚,有保全系統,閒人莫入,約翰告訴我他的家有三層紅外線的保護,除非開飛機,否則絕不可能闖入的,如果硬闖的話,不僅附近的警衛會知道,家裡的挪威納犬也會大舉出動,我這才知道約翰的公司會代人訓練這些長相兇猛的狗。
約翰的太太在門口迎接我,我們一見如故,他們的家當然是優雅之至,一進門迎面而來的就是一個明朝的青花瓷花瓶,花瓶裡插滿了長莖的鮮花,後來才發現約翰夫婦愛上了明朝的青花瓷,滿屋子都是,他們的壁紙也一概用淡色的小花為主,好像是配這些青花瓷。
我住的客房附設了一個浴室,這間浴室的洗澡盆和洗臉盆都是仿製青花瓷,約翰告訴我這是他從日本訂作來的,他還訂作了一個青花瓷器,一按肥皂水就出來了,
浴室的瓷磚來自伊朗,也是青色的,聽說伊朗某一皇宮外牆就用這種瓷磚,我不敢問他們是否這也是訂作的。
這座豪宅當然有極為複雜的安全系統,我發現入夜以後最好不要四處走動,恐怕連到廚房裡拿杯水喝都不可能,必須打電話給主人,由他解除了系統才可以去。
約翰家裡靜得不得了,聽不到任何聲音,可是每隔一小時,他們的落地鐘就會敲出悅耳聲音,這個鐘聲和倫敦國會大廈的大鵬鐘一模一樣。
約翰唯一的女兒在哈佛念書,那一天要開車回來,到了六點還沒有回來,他們夫婦都有點不安,原來這個女孩子厭惡有錢人的生活方式,開一部老爺車,也不肯帶行動電話,他們擔心她老爺車會中途拋錨。
我們一直等到八點,才接到女孩子的電話,果真她的車子壞了,可是她現在安然無恙,在人家家裡,要約翰去接她。
約翰弄清楚地址以後,就要我一起去接他女兒,雪已經下得很大了,他女兒落腳的地方是一幢小房子,屋主是個年輕的男孩,一臉年輕人的稚氣表情。
他女兒告訴我們,她車子壞了以後就去呼救,沒有想到家家戶戶都裝了爸爸公司設計的安全系統,使她完全無法可施。
總算有一家門口有一個電話,可是屋主坦白地告訴她,屋主本人是一個弱女子,在等她丈夫回來,不敢放她進去,因為她不知道會不會受騙。
她女兒說當她被拒的時候,她相信家家戶戶都在放聖誕音樂,平安夜、聖善夜,聖誕節應該是充滿了愛與關懷的日子,可是她卻被大家拒於千里之外,虧得她最後找到了這一座又破又舊的小房子,她知道這座小房子是不會用安全系統的,果然也找到了這位和氣而友善的屋主。
這位年輕的男孩子一面給我們熱茶喝,一面發表這個奇特的看法,他說家家戶戶都裝了安全系統,耶穌會到那裡去降生呢?可憐的聖母瑪利亞,可能連馬槽都找不到。
約翰聽了這些話,當然很不是滋味,於是他一再謝謝這位好心的年青人,也邀他一起去吃晚飯,年青人一聽到有人請他吃晚飯,立刻答應了,我想起我年青的時候也是如此,從未拒絕過任何一頓晚飯的邀約。
晚餐在一張長桌上吃的,夫妻兩人分坐長桌的兩端,一位臉上沒有表情穿制服的僕人來回送菜,每一道菜都是精點,每一種餐具更是講究無比,可是我想起當年我們在約翰家廚房吃晚飯情形,我覺得當年的飯好吃多了。
約翰的女兒顯得有點不自然,那位年青人卻是最快樂的人,有多少吃多少,一副不吃白不吃的表情,吃完飯已經十點了,約翰的女兒將年青人送走了。
我卻有一個疑問,那些可愛的瓷娃娃到那裡去了?我不敢問,因為答案一定是很尷尬的。
第二天約翰送我到機場,他似乎稍微沉默了一點,下了汽車,他碰到另一部汽車,立刻警鈴大作,這又是他的傑作,自作自受地,我假裝沒有聽到,可是我看到他一臉不自然的表情。
他也無法送我去候機室,安全系統規定送客者早就該留步了。
一年以後我忽然在《華爾街日報》上看到一則消息,約翰將他的公司賣掉了,他一夜間得到了四億多美金,他的豪華住宅賣了五百萬美金,約翰在記者會上宣布,他留下一個零頭,用四億多美金成立一個慈善基金會,
基金會的董事們全是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他不是董事,他也不會過問這個基金會如何行善,他完全信任這些董事們。
幾天以後約翰夫婦不見了,他的親人替他們保密,他的女兒已和那位年青人結了婚,到非洲去幫助窮人了,這位科技名人就此失蹤了。
可是我有把握約翰會找我的,因為我們的友誼比較特別,果真我收到他的信了,他告訴我他現在住在英國一個偏遠的鄉下,這裡沒有一家人用安全系統,他給我他的電話和地址,可是他故意不給我他的門牌號碼,他叫我去找他們夫婦二人,而且他說我一定會找到他家的。
我找了一個機會去英國開會,也和約翰約好了去看他的時間,下了火車我找到了那條街,那條街的一邊面對一大片山谷,沒有一幢房子,所以我只要看街的另一邊就可以了。
我在街上閒逛,忽然看到一幢房子的落地大玻璃窗與眾不同,因為這個窗臺上放滿了瓷娃娃,好可愛的瓷娃娃,我想這一定是一家舊貨店,我想挑個瓷娃娃,決定進去買一個送他們,沒有想到當我抬起頭來的時候,我看到約翰在裡面,這不是舊貨店,這是他們的家,只是他們的家完全對外開放,又放滿了瓷娃娃,才使我誤解。
約翰夫婦熱情地招待我,他們的家比以前的豪宅小太多了,據他們說這座小房子比他們當年佣人住的房子還小,也比他們當年的花房小,我記起他們家在冬天也有如此多的花,原來是有花房的緣故。
他們的明朝青花瓷器完全不見了,約翰夫婦將那些瓷器捐給了紐約的一家博物館,他們夫婦二人認為人類文明的結晶,應該由人類全體所共享。
他們的園子也小得很,可是約翰夫婦仍然在園子裡種了花草,他們的後園對一大片森林,約翰說據說當年羅賓漢就出沒在這一片森林裡,而他們所面對的山谷由英國詩人協會所擁有,他們不會開發這片荒原的,英國人喜歡荒原,約翰夫婦也養成了荒原中散步的習慣。
約翰告訴我為什麼他最後決定放棄一切。
他的公司得到了一個大合同,改善整個加州監獄的安全系統,他發現了加州花在監獄上的錢比花在教育上的還多,而他呢?他越來越有錢,卻越來越像住在一座監獄裡面。
美國人一向標榜自由而且開放社會,其實美國人卻越來越將自己封閉起來,越來越使自己失去自由。
約翰決心不再拼命賺錢,只為了找回失去了好久的自由。
約翰夫婦在附近的一家高中教書,這所學校其實有點像專科學校,約翰教線路設計、圖書館和實驗室,他太太在那裡教英文。
約翰告訴我他們兩人的薪水就足足應付他們的生活了,
因為他們生活得很簡單,平時騎自行車上班,連汽油都用得很少。
我們坐下來吃晚飯的時候,我才發現我的那座女孩子瓷娃娃放在桌子中間,他們當時念舊,捨不得丟掉那些瓷娃娃,可是替他們設計內部裝潢的設計師不讓他擺設這些不值錢的東西,現在那些值錢的東西都不見了,不值錢的瓷娃娃又出現了。
我總算吃到了我當年常吃到的晚飯,也重新享受到約翰夫婦家中的溫暖。
我離開的時候約翰送我去火車站,他告訴我他還有一些錢,他的女兒不會要他的這些錢,等他和太太都去世了,他的錢就全部捐出去了。
我說我好佩服他,因為他已經捐出他的全部所有,他忽然一笑,告訴我他仍然有一樣寶物,沒有捐掉。
我對此大為好奇,問他是什麼,他說他要賣一個關子,他用一張小紙寫了下來交給我,但叫我現在不要看,上火車了以後再看,上面寫的是他不會捐出去的寶物。
火車開了,我和站在月臺上的約翰揮手再見,等我看不見他以後,打開了那張紙,紙上寫的是:「我的靈魂」。
我坐在火車裡,不禁一直想著,有些人什麼都有,卻失落了自己的靈魂。
願所有收到這封信的朋友都能平安.健康.幸福.快樂!
有些朋友雖然不常聯絡,卻常常將一些回收的笑話,溫馨小品等,email給您,這就表示他一直在關心大家, 願大家知福、 惜福、 再造福!
李家同 教授
約翰夫婦都是學生,當然收入不多,可是家裡卻佈置得舒適極了,他們會買便宜貨,蒐集了不少的瓷娃娃,有吹喇叭的小男孩,有打傘的小女孩,也有小男孩在摸狗等等的娃娃,滿屋子都是這種擺設,窗臺上更是放了一大排。
我每次到他們家,都會把玩這些瓷娃娃。
約翰告訴我他們的瓷娃娃都是從舊貨店和舊貨攤買來的,有一天我發現一家舊貨店,也去買了一個瓷娃娃,
是一個高高瘦瘦的少女,低著頭,一臉憂鬱的表情,等約翰夫婦再請我去的時候,我將他帶去,他們大為高興,告訴我這是西班牙Lladro娃娃,這家名牌公司的娃娃個個又高又瘦,也都帶著憂鬱的表情。
他們一直想要有這麼一個娃娃,可是始終沒有看到,沒有想到我買到了。
我們先後拿到博士以後就各奔前程,約翰的研究是有關感測器,畢業後不久就自己開了一家公司,用感測器作一些防盜器材,他很快地大量使用電腦,生意也越來越大,成為美國最大的保全系統公司的老闆。
由於中東問題,美國飛機好幾次被恐怖分子所劫持,約翰的公司得了大的合約,替美國大的機場設計安全系統,畢業二十年以後,他的身價已是快四億美金。
有一年我決定去找他,他欣然答應接待我,那時已近耶誕節,我先去他的辦公室,他親自帶我去看他的系統展覽室,我才知道現在的汽車防盜系統幾乎都是他們的產品,體積極小,孩子帶了,父母永遠可以知道他在那裡,我也發現美國很多監獄都由他們設計安全系統,以防止犯人逃脫。
看完展覽以後,約翰開車和我一起到他家去。
那一天天氣變壞了,天空飄雪,約翰的家在紐約州的鄉下,全是有錢人住的地方,當他指給我看他的住家時,我簡直以為我自己在看電影,如此大的莊園,沒有一點圍牆,可是誰都看得出這是私人土地,告示牌也寫得一清二楚,有保全系統,閒人莫入,約翰告訴我他的家有三層紅外線的保護,除非開飛機,否則絕不可能闖入的,如果硬闖的話,不僅附近的警衛會知道,家裡的挪威納犬也會大舉出動,我這才知道約翰的公司會代人訓練這些長相兇猛的狗。
約翰的太太在門口迎接我,我們一見如故,他們的家當然是優雅之至,一進門迎面而來的就是一個明朝的青花瓷花瓶,花瓶裡插滿了長莖的鮮花,後來才發現約翰夫婦愛上了明朝的青花瓷,滿屋子都是,他們的壁紙也一概用淡色的小花為主,好像是配這些青花瓷。
我住的客房附設了一個浴室,這間浴室的洗澡盆和洗臉盆都是仿製青花瓷,約翰告訴我這是他從日本訂作來的,他還訂作了一個青花瓷器,一按肥皂水就出來了,
浴室的瓷磚來自伊朗,也是青色的,聽說伊朗某一皇宮外牆就用這種瓷磚,我不敢問他們是否這也是訂作的。
這座豪宅當然有極為複雜的安全系統,我發現入夜以後最好不要四處走動,恐怕連到廚房裡拿杯水喝都不可能,必須打電話給主人,由他解除了系統才可以去。
約翰家裡靜得不得了,聽不到任何聲音,可是每隔一小時,他們的落地鐘就會敲出悅耳聲音,這個鐘聲和倫敦國會大廈的大鵬鐘一模一樣。
約翰唯一的女兒在哈佛念書,那一天要開車回來,到了六點還沒有回來,他們夫婦都有點不安,原來這個女孩子厭惡有錢人的生活方式,開一部老爺車,也不肯帶行動電話,他們擔心她老爺車會中途拋錨。
我們一直等到八點,才接到女孩子的電話,果真她的車子壞了,可是她現在安然無恙,在人家家裡,要約翰去接她。
約翰弄清楚地址以後,就要我一起去接他女兒,雪已經下得很大了,他女兒落腳的地方是一幢小房子,屋主是個年輕的男孩,一臉年輕人的稚氣表情。
他女兒告訴我們,她車子壞了以後就去呼救,沒有想到家家戶戶都裝了爸爸公司設計的安全系統,使她完全無法可施。
總算有一家門口有一個電話,可是屋主坦白地告訴她,屋主本人是一個弱女子,在等她丈夫回來,不敢放她進去,因為她不知道會不會受騙。
她女兒說當她被拒的時候,她相信家家戶戶都在放聖誕音樂,平安夜、聖善夜,聖誕節應該是充滿了愛與關懷的日子,可是她卻被大家拒於千里之外,虧得她最後找到了這一座又破又舊的小房子,她知道這座小房子是不會用安全系統的,果然也找到了這位和氣而友善的屋主。
這位年輕的男孩子一面給我們熱茶喝,一面發表這個奇特的看法,他說家家戶戶都裝了安全系統,耶穌會到那裡去降生呢?可憐的聖母瑪利亞,可能連馬槽都找不到。
約翰聽了這些話,當然很不是滋味,於是他一再謝謝這位好心的年青人,也邀他一起去吃晚飯,年青人一聽到有人請他吃晚飯,立刻答應了,我想起我年青的時候也是如此,從未拒絕過任何一頓晚飯的邀約。
晚餐在一張長桌上吃的,夫妻兩人分坐長桌的兩端,一位臉上沒有表情穿制服的僕人來回送菜,每一道菜都是精點,每一種餐具更是講究無比,可是我想起當年我們在約翰家廚房吃晚飯情形,我覺得當年的飯好吃多了。
約翰的女兒顯得有點不自然,那位年青人卻是最快樂的人,有多少吃多少,一副不吃白不吃的表情,吃完飯已經十點了,約翰的女兒將年青人送走了。
我卻有一個疑問,那些可愛的瓷娃娃到那裡去了?我不敢問,因為答案一定是很尷尬的。
第二天約翰送我到機場,他似乎稍微沉默了一點,下了汽車,他碰到另一部汽車,立刻警鈴大作,這又是他的傑作,自作自受地,我假裝沒有聽到,可是我看到他一臉不自然的表情。
他也無法送我去候機室,安全系統規定送客者早就該留步了。
一年以後我忽然在《華爾街日報》上看到一則消息,約翰將他的公司賣掉了,他一夜間得到了四億多美金,他的豪華住宅賣了五百萬美金,約翰在記者會上宣布,他留下一個零頭,用四億多美金成立一個慈善基金會,
基金會的董事們全是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他不是董事,他也不會過問這個基金會如何行善,他完全信任這些董事們。
幾天以後約翰夫婦不見了,他的親人替他們保密,他的女兒已和那位年青人結了婚,到非洲去幫助窮人了,這位科技名人就此失蹤了。
可是我有把握約翰會找我的,因為我們的友誼比較特別,果真我收到他的信了,他告訴我他現在住在英國一個偏遠的鄉下,這裡沒有一家人用安全系統,他給我他的電話和地址,可是他故意不給我他的門牌號碼,他叫我去找他們夫婦二人,而且他說我一定會找到他家的。
我找了一個機會去英國開會,也和約翰約好了去看他的時間,下了火車我找到了那條街,那條街的一邊面對一大片山谷,沒有一幢房子,所以我只要看街的另一邊就可以了。
我在街上閒逛,忽然看到一幢房子的落地大玻璃窗與眾不同,因為這個窗臺上放滿了瓷娃娃,好可愛的瓷娃娃,我想這一定是一家舊貨店,我想挑個瓷娃娃,決定進去買一個送他們,沒有想到當我抬起頭來的時候,我看到約翰在裡面,這不是舊貨店,這是他們的家,只是他們的家完全對外開放,又放滿了瓷娃娃,才使我誤解。
約翰夫婦熱情地招待我,他們的家比以前的豪宅小太多了,據他們說這座小房子比他們當年佣人住的房子還小,也比他們當年的花房小,我記起他們家在冬天也有如此多的花,原來是有花房的緣故。
他們的明朝青花瓷器完全不見了,約翰夫婦將那些瓷器捐給了紐約的一家博物館,他們夫婦二人認為人類文明的結晶,應該由人類全體所共享。
他們的園子也小得很,可是約翰夫婦仍然在園子裡種了花草,他們的後園對一大片森林,約翰說據說當年羅賓漢就出沒在這一片森林裡,而他們所面對的山谷由英國詩人協會所擁有,他們不會開發這片荒原的,英國人喜歡荒原,約翰夫婦也養成了荒原中散步的習慣。
約翰告訴我為什麼他最後決定放棄一切。
他的公司得到了一個大合同,改善整個加州監獄的安全系統,他發現了加州花在監獄上的錢比花在教育上的還多,而他呢?他越來越有錢,卻越來越像住在一座監獄裡面。
美國人一向標榜自由而且開放社會,其實美國人卻越來越將自己封閉起來,越來越使自己失去自由。
約翰決心不再拼命賺錢,只為了找回失去了好久的自由。
約翰夫婦在附近的一家高中教書,這所學校其實有點像專科學校,約翰教線路設計、圖書館和實驗室,他太太在那裡教英文。
約翰告訴我他們兩人的薪水就足足應付他們的生活了,
因為他們生活得很簡單,平時騎自行車上班,連汽油都用得很少。
我們坐下來吃晚飯的時候,我才發現我的那座女孩子瓷娃娃放在桌子中間,他們當時念舊,捨不得丟掉那些瓷娃娃,可是替他們設計內部裝潢的設計師不讓他擺設這些不值錢的東西,現在那些值錢的東西都不見了,不值錢的瓷娃娃又出現了。
我總算吃到了我當年常吃到的晚飯,也重新享受到約翰夫婦家中的溫暖。
我離開的時候約翰送我去火車站,他告訴我他還有一些錢,他的女兒不會要他的這些錢,等他和太太都去世了,他的錢就全部捐出去了。
我說我好佩服他,因為他已經捐出他的全部所有,他忽然一笑,告訴我他仍然有一樣寶物,沒有捐掉。
我對此大為好奇,問他是什麼,他說他要賣一個關子,他用一張小紙寫了下來交給我,但叫我現在不要看,上火車了以後再看,上面寫的是他不會捐出去的寶物。
火車開了,我和站在月臺上的約翰揮手再見,等我看不見他以後,打開了那張紙,紙上寫的是:「我的靈魂」。
我坐在火車裡,不禁一直想著,有些人什麼都有,卻失落了自己的靈魂。
願所有收到這封信的朋友都能平安.健康.幸福.快樂!
有些朋友雖然不常聯絡,卻常常將一些回收的笑話,溫馨小品等,email給您,這就表示他一直在關心大家, 願大家知福、 惜福、 再造福!
李家同 教授
星期五, 9月 07, 2018
全球廣論 II 第46講精要
「尊重」在《四家合註入門》裡也有解釋,它是上師、尊重和堅穩的意思,堅穩就是很深邃、很莊嚴。在《攝類學》裡也提到「喇嘛」,「喇」就是「上」,因為功德至高無上,所以稱為「喇」;如同慈母一樣悲憫一切有情,所以稱為「嘛」;翻成上師、善知識。
「妙音」兩個字,在《四家合註入門》裡解釋:因為淨除了煩惱的粗暴,所以稱為「妙」。因為他具足六十韻音語,所以稱為「音」。「妙音」是文殊菩薩,代表智慧。這裡邊師父說代表智慧,但代表智慧是什麼意思?就是由於我們沒有通達無自性的智慧。一旦我們懂得禮敬這樣的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薩,懂得去追隨這樣的智慧、懂得去聞思修教典,獲得這樣的智慧,不隨順於以無明為罪魁禍首的整個輪迴世界的苦楚。我們將把愚癡翻為智慧、痛苦翻為涅槃,翻為生生世世饒益眾生的偉大的行為。
師父在淺淺地交代裡,蘊含了他深刻的悲心,就是希望透過這樣一個簡潔的介紹,讓我們能夠再度地會遇文殊菩薩,以及他偉大、不可思議的翻轉輪迴的智慧、空性的智慧,乃至很多很多。這裡邊,如果我們真的「敬禮尊重妙音」、真正地用心下去的話,會感覺到師父透過這幾個字,也是在引領我們走一條路——追隨智慧、追隨文殊菩薩,開啟我們生生世世追隨善知識、追隨著《般若經》,乃至從《般若經》流淌出來的很多祖師所造的這種極其透徹、精闢的論典,來翻轉我們心中對於種種境界所安立的我愛執、自性執等等,這真是一個光輝的開始!
實際上師父在引領我們走近文殊菩薩,走近光明和智慧的代表,走進論典、走進經典、走進佛菩薩偉大的心;學會去恭敬禮敬這樣的心、去傾聽這樣的心、去追隨這樣的心、去學習這樣的心。然後就必將結束我們在林林總總的對境之中,所產生的種種非理作意呀、觀過啊,或者由於誤解、沒有聽明白等等,所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傷害;必將由於聽聞教典,讓我們更清澈地了解什麼是最正確的量,從一個無染的心、從一個無漏的心裡邊顯示出來一個量,我們會去學習校對這樣的量、聽聞這樣的量,並且在心中先是熟悉、記住,然後慢慢去比對自心、調整我們的心。歸敬文殊菩薩、歸向智慧,翻轉由愚癡導致的一切痛苦的因和果。
這一小段,就是師父生生世世引領我們的一種慈悲的心意。他說要一心恭敬地禮拜,就是也希望我們在聽聞的時候,能夠一心地聽聞,然後在理解的時候,能夠專注地理解。追隨著上師、佛菩薩,生生世世走這樣一條和智慧永遠在一起、和光明永遠在一起,步步都遠離痛苦、步步都朝向歡樂的成佛的康莊大道吧!
「妙音」兩個字,在《四家合註入門》裡解釋:因為淨除了煩惱的粗暴,所以稱為「妙」。因為他具足六十韻音語,所以稱為「音」。「妙音」是文殊菩薩,代表智慧。這裡邊師父說代表智慧,但代表智慧是什麼意思?就是由於我們沒有通達無自性的智慧。一旦我們懂得禮敬這樣的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薩,懂得去追隨這樣的智慧、懂得去聞思修教典,獲得這樣的智慧,不隨順於以無明為罪魁禍首的整個輪迴世界的苦楚。我們將把愚癡翻為智慧、痛苦翻為涅槃,翻為生生世世饒益眾生的偉大的行為。
師父在淺淺地交代裡,蘊含了他深刻的悲心,就是希望透過這樣一個簡潔的介紹,讓我們能夠再度地會遇文殊菩薩,以及他偉大、不可思議的翻轉輪迴的智慧、空性的智慧,乃至很多很多。這裡邊,如果我們真的「敬禮尊重妙音」、真正地用心下去的話,會感覺到師父透過這幾個字,也是在引領我們走一條路——追隨智慧、追隨文殊菩薩,開啟我們生生世世追隨善知識、追隨著《般若經》,乃至從《般若經》流淌出來的很多祖師所造的這種極其透徹、精闢的論典,來翻轉我們心中對於種種境界所安立的我愛執、自性執等等,這真是一個光輝的開始!
實際上師父在引領我們走近文殊菩薩,走近光明和智慧的代表,走進論典、走進經典、走進佛菩薩偉大的心;學會去恭敬禮敬這樣的心、去傾聽這樣的心、去追隨這樣的心、去學習這樣的心。然後就必將結束我們在林林總總的對境之中,所產生的種種非理作意呀、觀過啊,或者由於誤解、沒有聽明白等等,所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傷害;必將由於聽聞教典,讓我們更清澈地了解什麼是最正確的量,從一個無染的心、從一個無漏的心裡邊顯示出來一個量,我們會去學習校對這樣的量、聽聞這樣的量,並且在心中先是熟悉、記住,然後慢慢去比對自心、調整我們的心。歸敬文殊菩薩、歸向智慧,翻轉由愚癡導致的一切痛苦的因和果。
這一小段,就是師父生生世世引領我們的一種慈悲的心意。他說要一心恭敬地禮拜,就是也希望我們在聽聞的時候,能夠一心地聽聞,然後在理解的時候,能夠專注地理解。追隨著上師、佛菩薩,生生世世走這樣一條和智慧永遠在一起、和光明永遠在一起,步步都遠離痛苦、步步都朝向歡樂的成佛的康莊大道吧!
星期五, 8月 31, 2018
蟲禮騎野馬,藏魚梅烏食
《喻法集》就是博多瓦大師,他在介紹「道次第」的內涵時,會提到種種譬喻的方式來講述「道次第」的內涵,所以他所造的這本論稱之為是《喻法集》。在《喻法集》當中有提到:
「蟲禮騎野馬,藏魚梅烏食。」
這兩句話裡面有四個譬喻,前面兩個譬喻是譬喻「暇滿難得」,後面兩個譬喻是譬喻到「在獲得暇滿之後,如果沒有辦法善加利用的話,內心應該要感到惋惜」的譬喻。
第一個譬喻「蟲禮」。所謂的「蟲禮」,指的就是如果今天有一隻蟲,牠能夠從地底下爬出來,並且在地面上跟佛頂禮的話,其實這種譬喻方式,你會覺得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怎麼會有蟲從地底下爬出來之後,會對佛頂禮呢?你會覺得是不可能的;相同的,我們現今所獲得的人身,在無始以來不斷的在惡趣當中流轉之後,現今能夠有機會獲得人身,並且對於佛法生起些微的信心,這也是相當難得的。
第二點「騎野馬」。不知道這個公案是真實的公案,還是博多瓦他自己想出來的公案,但不管怎麼樣,所謂的「騎野馬」,指的就是過去有一個人他的雙腳都斷了,所以他的行動非常不方便。有一天,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騎到一匹野馬身上,當他騎上去之後,他的雙手緊緊的抓住這一匹野馬,並且一邊抓著牠、一邊唱著歌,他覺得非常的快樂、非常的高興。這個時候其他的人就問他說:「騎著馬有這麼高興嗎?」他就說:「那是因為你的雙腳都很正常,所以你想騎馬的時候就有馬可以騎,而我沒有雙腳要爬到馬背上,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而現今我好不容易爬上來了,我才不會隨隨便便跳下去。」所以現今我們所獲得的人身也是如此,好不容易才獲得的人身,我們不應該蹧蹋它、不應該浪費它。這兩個譬喻是指「暇滿難得」的譬喻。
後面兩個譬喻提到的是「藏魚」。所謂的「藏魚」就是過去在西藏的後藏地區,有一個人他來到前藏吃魚,因為他覺得魚肉非常的鮮美、非常的好吃,所以他一口氣吃了好幾條魚。吃到最後他感到很噁心、想要吐,但是他為了不讓美味的魚肉從嘴巴跑出來,所以他就用他的手把自己的脖子緊緊的勒住,他不希望之前所吃的這麼美味的魚吐出來。所以如果一般的人都會覺得將所吃的美食吐出來是件可惜的事情,而想辦法去阻止的話;這時我們所獲得的人身,如果沒有辦法好好利用的話,才是可惜的事。這是第三個譬喻。
第四個譬喻「梅烏食」。所謂「梅烏食」就是用酥油所作的糌粑團。過去有一個乞丐,他是一個小孩子,由於他生為乞丐,他非常的貧窮,但是他非常的貪心。有一個施主在發糌粑團的時候,其實這個小孩子他的手上已經拿到了糌粑團,但是他為了要拿第二個,他就把第一個糌粑團藏起來,想辦法再去拿第二個,他想要藉由這樣的方式告訴別人說:「我沒有拿到,所以我想要拿一個」,但是實際上他已經拿到了,只是他把第一個糌粑團拿去藏起來。但是當他去拿第二個糌粑團回來的時候,他發現他的第一個糌粑團竟然被狗給叼走了,所以他的內心當中感到相當的可惜,好不容易想出了這個方法能夠拿到第二個糌粑團,但是第一個糌粑團竟然被狗叼走了。所以藉由這個譬喻來譬喻說,如果我們在獲得人身的時候,沒有辦法好好利用的話,這也是相當可惜的一件事情。
所以前面兩個譬喻最主要提到的是「暇滿難得」的譬喻,後面的兩個譬喻提到的是,「如果沒有辦法善用暇滿身,應該感到相當惋惜」的譬喻。
知與行
從生到死的距離最近
從知到行的距離最遠
從知到行的距離最遠
學了那麼多道理,不練,真的沒有用ㄋㄟ
😣
我沒辦法幫你「看開」
沒辦法幫你「調心」、幫你「正向思考」、幫你「不生氣、不沮喪、不煩」.....
我只能跟你分享很多老師教我的正確觀念
剩下的,真的只能靠你自己努力了
但是,至少我可以傾聽、可以陪伴、可以為你提醒正念
你絕不會是孤單的,知道嗎?
加油!有我在喔!

我沒辦法幫你「看開」
沒辦法幫你「調心」、幫你「正向思考」、幫你「不生氣、不沮喪、不煩」.....
我只能跟你分享很多老師教我的正確觀念
剩下的,真的只能靠你自己努力了
但是,至少我可以傾聽、可以陪伴、可以為你提醒正念
你絕不會是孤單的,知道嗎?
加油!有我在喔!
星期六, 8月 18, 2018
抱怨與感恩之間
手術後身體開始很不舒服,有時晚上真的無法休息。希望先生會關心我多一些,但希望的總沒有發生。
那天我和先生去掃墓,巴士上也看到很多年長者,帶著大包小包要去掃墓,看到他們那種對祖先恭敬的心,讓我感到敬仰。
大家下了車,需要過行人天橋,看到那些年長者拿著這麼多東西,心有不忍,身體雖然不舒服,還是上前幫了一位老人家拿東西。那些東西真的也蠻重的,本以為老公看到我這麼辛苦會來幫忙一下,但他完全無動於衷。我的內心是即傷心、難過又生氣。後來心態馬上轉:要做善行,是自己發自內心的,為什麼又要別人來幫我呢?所以,先生沒有幫我,成就我的善行,不是該感恩他嗎?
另一天,身體又極不舒服,無法入眠,先生也漠不關心。除了身體的痛,心裡更痛,怎麼最親的人看到我這麼辛苦都不關心我一下呢? 因為這樣,我只能祈求師父及佛菩薩加持,讓我身體的痛可以減到最低。透由念佛號祈求,吃摩尼丸,苦受真的慢慢減輕。想想,如果先生今天是非常疼愛我,看到我不適就噓寒問暖,照顧我到無微不至,我想我就不會想到佛菩薩,不會生起皈依三寶之心,更不會想要去念佛號。所以要感恩先生,讓我學習皈依。
若沒有學習佛法,我相信我會埋怨、傷心,去抱怨為何當初會嫁給他等等種種的不是。學習了佛法,內心就會以不同角度看事情,甚至也會想:先生是否也有什麼煩惱?內心就比較能轉過來,不會因為一時的負面情緒而說了傷害彼此的話。
感恩師父、老師的教導,弟子才懂得如何把逆境轉化為修行的助緣。
一件事的好壞,不在於它外表看起來是好是壞,而在於我們的心如何看待這件事。因為遇到生命的導師,我們的生命格局也慢慢擴大,幸福也慢慢增長。祈願大家也一樣幸福
❤❤❤
文章出處
https://medium.com/@blissful.dumpling/%E6%8A%B1%E6%80%A8%E4%B8%8E%E6%84%9F%E6%81%A9%E4%B9%8B%E9%97%B4-282b16f25053
星期五, 8月 17, 2018
台大創校以來最年輕EMBA畢業典禮致詞貴賓─沈芯菱
2018年,沈芯菱於哈佛大學商學院的研讀心得,重新詮釋EMBA的價值(Empathy同理力、Mission使命力、Benefit共益力、Action行動力),是台大創校以來最年輕畢典致詞貴賓,充滿智慧與慈悲的觀點,獲得滿堂喝采!
→邀約沈芯菱演講 www.twhope.org
→維基百科簡介:沈芯菱(1989年-),台灣知名慈善家。出身臺灣雲林縣貧困攤販家庭,半工半讀,現就讀於國立台灣大學商研所博士班、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校本部三年制)學程。自十一歲起投身公益,從未接受捐款及贊助,十七年來獨力支出800多萬元,力行眾多慈善活動,獲「總統創新獎」、兩度蟬聯「總統教育獎」、十大傑出青年等多項獎項,獲選「台灣十大慈善家」、「台灣百年代表人物」,事蹟編入十三本教科書,幾乎每位學生都要讀到她的事蹟。《商業週刊》喻為「台灣版的諾貝爾和平獎」,《時代雜誌Time for students》稱其「天堂掉落凡間的天使」,是家喻戶曉的公益楷模,當代深具影響力的青年之一。
---------------------------致詞全文----------------------
敬愛的 郭代理校長、郭教務長、郭院長、謝執行長、各位師長、來賓、以及今日的主角各位畢業生:大家好
非常榮幸及感恩有這份寶貴機會來學習。
二十三年前,有個五歲小女孩,在外頭的烈日下,臉上掛滿鼻涕,拿著飲料到處吆喝叫賣,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
二十三年後,那個小女孩,站在這裡,用科技脫離貧窮,卻擔心起更多人的下一餐在哪裡。
若您的孩子在就讀高中小學的話,或許會比您還熟悉我的故事,因為從17歲起至今被收錄到13本課文中,有時遇到一些學生,他們會恍然大悟:妳還活著啊!
各位以前教科書念的多半是國父、蔣公,這例子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世代差異,以往可能覺得成功是要能打敗多少人,而現代則認為有一種成功是能幫助多少人。
無論是站在這裡,或是被編入教科書的意義,並非表揚個人,而是希望讓社會看見更多的可能性:原來階級可以流動、貧富可以縮短、世代可以共創!曾經,在我身上有許多的標籤:貧窮弱勢、鄉下農村、年輕女性,但這十七年來,透過「社會創新」不斷的反轉這些標籤,今天想從不一樣的角度詮釋EMBA這四個字的價值。
【Empathy 同理力】
首先,相信大家常聽到「innovate or die」不創新即滅亡,在獲得總統創新獎時,許多人問我,究竟創新的起點是什麼?為什麼在十七年前,還沒有Ipohne、Facebook、Line的年代,十一歲的我能開創農產網銷平台,至今銷售百萬斤農產,在十五年前,線上教學還沒興起時,就成立了安安免費教學網站,至今創下將近兩億次的點閱率,並且環島數十圈紀錄三十萬張的「草根台灣臉譜」,為台灣寫歷史,接著服務於廣大的原住民、新住民、弱勢學生等角落。此外,也用七千元創業,以電子商務幫夕陽產業轉型成功,帶來許多弱勢家庭的生計保障。
其實這一切的起點,對我而言,就是EMBA的第一個最重要的E,Empathy同理心。同理心的關鍵,就是要問對問題,當別人問Why為什麼去做時?我反問Why not?不斷的設身處地,例如曾在我們的免費課輔班裡發現有孩子上課就倒頭大睡,許多人會指責他功課這麼差,而我們則是選擇坐在孩子的位置上,模仿他上課情況,瞇著雙眼,搖頭晃腦、才發現原來他是近視不敢說,導致惡性循環,因此我們又發起免費配眼鏡的活動,別小看一副眼鏡,從申請人中我們又進一步發現那些社會救助網疏忽的族群。
無獨有偶,亞馬遜創辦人Jeff Bezos,能領先比爾蓋茲,成為世界首富,一個關鍵密技就在於他的「空椅子」技巧,每次會議都在重要地方擺設一張空椅子,開會一半時停下來問問,你覺得呢?空椅子就是不在場的重要他人,也就是你的服務對象,同理心不只是站在對方立場著想,而且要領先客戶一步,發掘潛在需求,這樣,當客戶跟你說「我想要一匹更快的馬」時,你才能洞察出,原來他需要的是更快速度,才可能去發明汽車。
【Mission使命力】
同理心是創新的根源,也因為有了同理心,才會有了使命感,也就是EMBA的M,Mission。我在哈佛大學商學院研讀時,第一堂課是上領導力,教授開宗明義地說,What's Leadership? Leadership is not rank, titles or money. Leadership is Responsibility. 是的,領導力的同義詞就是責任。現場的每個人都有職業,但,您有志業嗎?如果只是把工作當成職業,很難有創新的熱忱,唯有當成志業,才能觸動人心。
例如,我第一次來台大念書,不是碩士也不是博士,而是在國中14歲的時候,當時為了學習程式語言來幫助老農跟弱勢學生,但在雲林縣的資源有限,決定到台大進修推廣部上課,家人到處借錢,卻飽受嘲諷「散赤人也想學電腦?別被電電到就好,顧肚子卡實在」,借不到什麼錢,最後只好每天早起跟家人去工地、市場撿資源回收變賣,存了好幾個月,終於踏進台大校門,期間無數次想放棄,但總想著如果能幫助一個學生、一位農民,就值得了,也因為有使命感,才讓我發現每件事的關鍵不是難度,而是態度。
我十七年來都抱持著一份使命,走遍了最窮困的村庄部落、最偏瘠的山巔海角,我發覺,原來許多人不害怕顛沛流離、不害怕居無定所,不害怕三餐不繼,大家最害怕的是,失去希望。因此,這也是我成立「台灣6.0希望工程」最重要的核心,讓人看見希望。
【Benefit共益力】
接著,EMBA的B是什麼呢?先請問大家,您覺得「大」企業與「偉大」的企業差別是什麼?或許大企業思考的是如何用社會資源把自己變得更好,而「偉大」的企業想的則是如何運用自身的資源讓社會變得更好。所以EMBA的B,我認為可以呼應B型企業的Benefit corporation,創造共享價值,企業在得到營收同時,也可以創造社會正向影響力。
我們雖然是中小企業,但二十年前就開始提倡全程MIT台灣生產、聘用新住民、單親婦女、創造在地勞工就業機會,並製造捐贈八千多件新衣服到非洲、肯亞、烏干達、盧安達、剛果等國。
其實一切都關乎於「選擇」,您的一個動念、一個決策、一紙公文,將間接影響到成千上萬人的生活。記得早期線上教學還沒興起時,曾有企業要以千萬收購安安免費教學網站,當時我們還沒改善家境,還是租著鐵皮屋生活,卻為了保有最純淨的公益空間而婉拒了。
記得有次在很偏鄉的校園服務,有學生說他的夢想是想當有錢人,我繼續問要如何成為有錢人呢?努力上進?刻苦耐勞嗎?突然有同學說:「這還不簡單,做黑心事業就好啦!」全校哄堂大笑。當社會亂象不斷、失去了公平是非時,與其思考「如何留給下一代更好的地球」,別忘了反過來問:「如何留給地球更好的下一代」
【Action行動力】
最後,EMBA的A,您認為是什麼呢?為此,我訪問了海內外許多高階主管朋友,大約23個國家,統計發現前幾名有:Attitude正向的態度,Ambition雄心抱負,Accountability擔當責任,而統計排行第一名的則是,Action行動力!
很多人不S願行動,就是因為害怕失敗,其實這十七年的公益之路跌跌撞撞,很多人好奇為什麼願意堅持?為什麼願意半工半讀投入公益八、九百多萬?我始終抱持著一個信念,如果今天失敗了,是我一個人的事;但如果成功了呢?就是全台灣的事,因為證明了年輕人也能開創舞台!別忘了,沒投出去的球,命中率永遠是0%。
漫步哈佛校園,隨處可見這幾個字,"Ask what you can do" ,將近六十年前甘迺迪的就職演講仍感同身受,無法用一樣的自己,得到不同的未來,無法用一樣的企業策略,得到不一樣的績效影響力,世界瞬息萬變,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但是可以創造未來 。
請一起重新定義EMBA,Empathy, Mission, Benefit and Action。
一個年輕女孩的力量有限,但現場各位企業家的力量無限,確實這是一個充滿問題的年代,難免讓人灰心失望,但,您能成為解答,正如甘地說的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要讓社會更好,並不是一個人做了百分之一百,而是每個人都能做出百分之一,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但是可以創造未來,您就是改變,您就是力量,EMBA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謝謝大家!
星期日, 6月 24, 2018
善的契約
《善的契約》
在美國紐約哈德遜河畔,離美國18屆總統格蘭特陵墓不到100米處,有一座孩子的墳墓。在墓旁的一塊木牌上,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
1797年7月15日,一個年僅5歲的孩子不幸墜崖身亡,孩子的父母悲痛欲絕,便在落崖處給孩子修建了一座墳墓。
後因家道衰落,這位父親不得不轉讓這片土地,他對新主人提出了一個特殊的要求:把孩子墳墓作為土地的一部分永遠保留。
新主人同意了這個條件,並把它寫進了契約。
100年過去後,這片土地輾轉賣了許多家,但孩子的墳墓仍然留在那裡。
1897年,這塊土地被選為總統格蘭特將軍的陵園,而孩子的墳墓依然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成了格蘭特陵墓的鄰居。
又一個100年過去了,1997年7月,格蘭特將軍陵墓建成100周年時,當時的紐約市長來到這裡,在緬懷格蘭特將軍的同時,重新修整了孩子的墳墓,並親自撰寫了孩子墓地的故事,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那份延續了200年的契約揭示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承諾了,就一定要做到。
正是這種契約精神,孕育了西方人的誠信觀念。
他們認為,人與人之間與生俱來的天分和財富是不平等的,但是可以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來取而代之,從而,讓在最初狀態不平等的個人,在社會規範和法律權利上擁有完全的平等。
可是,現在台灣更崇尚的是「聰明」而非誠信。
正是因為這種崇尚「聰明」的社會風氣,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破壞,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彼此防範。城市樓房裡家家戶戶都有防盜門、防盜窗,遍地都是高高的圍牆,但我們生活得仍然不安全。
1935年的冬天,是美國經濟最蕭條的一段日子。這天,在紐約市一個窮人居住區內的法庭上,正在開庭審理著一個案子。
站在被告席上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太太。她衣衫破舊,滿面愁容。愁苦中更多的是羞愧的神情。她因偷盜麵包房裡的麵包被麵包房的老闆告上了法庭。
法官審問道:「被告,你確實偷了麵包房的麵包嗎?」
老太太低著頭,囁嚅地回答:「是的,法官大人,我確實偷了。」
法官又問:「你偷麵包的動機是什麼, 是因為飢餓嗎?」
「是的。」老太太抬起頭,兩眼看著法官,說道:「我是飢餓,但我更需要麵包來餵養我那三個失去父母的孫子,他們已經幾天沒吃東西了。我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餓死。他們還是一些小孩子呀!」
聽了老太太的話,旁聽席上響起嘰嘰喳喳的低聲議論。
法官敲了一下木槌,嚴肅地說道:「肅靜!下面宣布判決。」說著,法官把臉轉向老太太,對她說:「被告,我必須秉公辦事,執行法律。你有兩種選擇:處以10美元的罰金或者是10天的拘役?」
老太太一臉痛苦和悔過的表情,她面對法官,為難地說:「法官大人,我犯了法,願意接受處罰。如果我有10美元,我就不會去偷麵包。我願意拘役10天,可我那三個小孫子誰來照顧呢?」
這時候,從旁聽席上站起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他向老太太鞠了一躬,說道:「請你接受10美元的判決。」說著,他轉身面向旁聽席上的其他人,掏出10美元,摘下帽子放進去,說:「各位,我是現任紐約市市長拉瓜地亞,現在,請諸位每人交50美分的罰金,這是為我們的冷漠付費,以處罰我們生活在一個要老祖母去偷麵包來餵養孫子的城市。」
法庭上,所有的人都驚訝了,都瞪大了眼睛望著市長拉瓜地亞。法庭上頓時靜得地上掉根針都聽得到。片刻,所有的旁聽者都默默起立,每個人都認真地拿出了50美分,放到市長的帽子裡,連法官也不例外。
按理說,一個老婦人偷竊麵包被罰款,與外人何干? 拉瓜地亞說得明白——為我們的冷漠付費。
他告訴我們,人和人之間並非孤立無關的,人來到這世間,作為社會的動物,是訂有契約的:
物質利益的來往,有法律的契約;行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約。
人生在世,誰都有可能遭遇危難和困境,誰都有可能成為弱者,如果我們在別人危急的時候不援手,誰能擔保自己不會吞咽孤立無援的苦果?
人心只有向善,才能被陽光照耀,所以善的契約才在世界普遍存在。懂得珍惜這種契約的人是高貴的。懂得為冷漠付費的人是明智的。當今的社會太冷漠,我們會為自己的自私付出代價!
善,並不僅僅是一種與冷漠、奸詐、殘忍、自私自利相對的一種品質,還是一種精神的契約。
在美國紐約哈德遜河畔,離美國18屆總統格蘭特陵墓不到100米處,有一座孩子的墳墓。在墓旁的一塊木牌上,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
1797年7月15日,一個年僅5歲的孩子不幸墜崖身亡,孩子的父母悲痛欲絕,便在落崖處給孩子修建了一座墳墓。
後因家道衰落,這位父親不得不轉讓這片土地,他對新主人提出了一個特殊的要求:把孩子墳墓作為土地的一部分永遠保留。
新主人同意了這個條件,並把它寫進了契約。
100年過去後,這片土地輾轉賣了許多家,但孩子的墳墓仍然留在那裡。
1897年,這塊土地被選為總統格蘭特將軍的陵園,而孩子的墳墓依然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成了格蘭特陵墓的鄰居。
又一個100年過去了,1997年7月,格蘭特將軍陵墓建成100周年時,當時的紐約市長來到這裡,在緬懷格蘭特將軍的同時,重新修整了孩子的墳墓,並親自撰寫了孩子墓地的故事,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那份延續了200年的契約揭示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承諾了,就一定要做到。
正是這種契約精神,孕育了西方人的誠信觀念。
他們認為,人與人之間與生俱來的天分和財富是不平等的,但是可以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來取而代之,從而,讓在最初狀態不平等的個人,在社會規範和法律權利上擁有完全的平等。
可是,現在台灣更崇尚的是「聰明」而非誠信。
正是因為這種崇尚「聰明」的社會風氣,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破壞,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彼此防範。城市樓房裡家家戶戶都有防盜門、防盜窗,遍地都是高高的圍牆,但我們生活得仍然不安全。
1935年的冬天,是美國經濟最蕭條的一段日子。這天,在紐約市一個窮人居住區內的法庭上,正在開庭審理著一個案子。
站在被告席上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太太。她衣衫破舊,滿面愁容。愁苦中更多的是羞愧的神情。她因偷盜麵包房裡的麵包被麵包房的老闆告上了法庭。
法官審問道:「被告,你確實偷了麵包房的麵包嗎?」
老太太低著頭,囁嚅地回答:「是的,法官大人,我確實偷了。」
法官又問:「你偷麵包的動機是什麼, 是因為飢餓嗎?」
「是的。」老太太抬起頭,兩眼看著法官,說道:「我是飢餓,但我更需要麵包來餵養我那三個失去父母的孫子,他們已經幾天沒吃東西了。我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餓死。他們還是一些小孩子呀!」
聽了老太太的話,旁聽席上響起嘰嘰喳喳的低聲議論。
法官敲了一下木槌,嚴肅地說道:「肅靜!下面宣布判決。」說著,法官把臉轉向老太太,對她說:「被告,我必須秉公辦事,執行法律。你有兩種選擇:處以10美元的罰金或者是10天的拘役?」
老太太一臉痛苦和悔過的表情,她面對法官,為難地說:「法官大人,我犯了法,願意接受處罰。如果我有10美元,我就不會去偷麵包。我願意拘役10天,可我那三個小孫子誰來照顧呢?」
這時候,從旁聽席上站起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他向老太太鞠了一躬,說道:「請你接受10美元的判決。」說著,他轉身面向旁聽席上的其他人,掏出10美元,摘下帽子放進去,說:「各位,我是現任紐約市市長拉瓜地亞,現在,請諸位每人交50美分的罰金,這是為我們的冷漠付費,以處罰我們生活在一個要老祖母去偷麵包來餵養孫子的城市。」
法庭上,所有的人都驚訝了,都瞪大了眼睛望著市長拉瓜地亞。法庭上頓時靜得地上掉根針都聽得到。片刻,所有的旁聽者都默默起立,每個人都認真地拿出了50美分,放到市長的帽子裡,連法官也不例外。
按理說,一個老婦人偷竊麵包被罰款,與外人何干? 拉瓜地亞說得明白——為我們的冷漠付費。
他告訴我們,人和人之間並非孤立無關的,人來到這世間,作為社會的動物,是訂有契約的:
物質利益的來往,有法律的契約;行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約。
人生在世,誰都有可能遭遇危難和困境,誰都有可能成為弱者,如果我們在別人危急的時候不援手,誰能擔保自己不會吞咽孤立無援的苦果?
人心只有向善,才能被陽光照耀,所以善的契約才在世界普遍存在。懂得珍惜這種契約的人是高貴的。懂得為冷漠付費的人是明智的。當今的社會太冷漠,我們會為自己的自私付出代價!
善,並不僅僅是一種與冷漠、奸詐、殘忍、自私自利相對的一種品質,還是一種精神的契約。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