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到這幀照片,有種眼睛一亮的感覺,覺得真是祥和而美好的景象。但下一個念頭隨之而來:「大概是合成的吧!」之後經過幾次寺內公佈欄,總是忍不住想靠近細瞧,搜索畫面上不夠自然的破綻。
想想這種心理從何而生?對於人世間的慈悲,我是否已不抱持信任?然而所學的專業知識告訴我,它是確實存在的。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目標與起步的拉拔,修行者的心,往往就在此等夾縫中扑騰;因而導致自己雖然想要把臉湊近照片,找一些電腦修圖的痕跡,最後卻始終沒有付諸行動的結局。
在煩惱與正念的停戰線上,誰來給予關鍵性的奧援?
如果沒有善知識的出現,策發我的思考;而只是在網頁的邊角、書報的封底看見這幅圖像,我的心會像靜水投入小石,泛起陣陣思擇的漣漪,去晃動已凝結硬化的冷漠嗎?還是順著無始慣習業力的方向:人心不古、世態炎涼,或者根本麻木無知、渾然不覺,繼續冰封在我愛執的蛹繭中?畢竟,譬如極苦敵達大樹,只用一二滴大悲的糖汁澆灌,是無法收穫那修心甘美的。
《現觀.第一品》云:「法界無差別,種姓不應異。」一切眾生無不是如來族姓、法王獨子;無價明珠,早在懷中,只是被習氣垢染所覆,現似穢濁。因此發心之前,必須醒覺大乘習氣。沿著經論思惟至此,照片的真偽已無足輕重,不斷增加的,是心中的寄盼,期待恩師悲智的象王,護送剛強難調的我心,度越一切親友都無力援助的二我曠野,安抵那解脫的彼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