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的重要就像銀行存錢一樣,遇境時才能拿出來用,沒存錢就沒有
智慧或慈悲的能量,聽聞佛陀的正法
正念從聽聞來,如果沒聽過實際上沒辦法瞭解,——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
聽聞佛法有悲憫、救拔,改變身語言業的能力,有佛陀及傳承師長的業力在裡面。
佛法要修當下 (對境當下用法改變內心)
佛陀的慈悲的功德、智慧的功德——思惟聞法勝利
聞法前行:思惟聞法勝利,真的是你想要的嗎?有沒有可能發生摩尼寶換糖果吃的公案呢?
真正的聞法勝利要經過思惟才會顯現出來——聞法的目標,從內心自然選擇那些勝利。思惟經典上所說的聞法勝利,沿著經典的譬喻去思惟,藉著經文的繮繩去思惟,心才不會像野馬,想到狼群險地去。
改變自己、他人的心,營造氣氛好重要,營造氣氛透由思惟,沿著經典思考
達到目標:想要快樂,改變自己。
準備改變氣氛,用思惟來改變。
「如入善覆蔽,黑暗障室內,縱然有眾色,具眼亦莫見。如是於此中,生人雖具慧,然未聽聞時,不知善惡法。如具眼有燈,則能見諸色,如是由聽聞,能知善惡法。」
世間的智慧不是隨順於出離生死,不是隨順於消滅煩惱,升起慈悲心的智慧,沒有聽聞正法還是沒有真正的智慧,有眼睛也看不到,因為黑暗障弊著他。
人雖具智慧但不依佛法分辨善惡,方便不能知,不知善惡法
老師舉不知善惡法的例子(善惡法的定義要清楚)知道自己當下的業的續流是善還是惡。能覺察到才是能知善惡法,只是感受很好,心裡的續流不一定受對的。
譬如痛苦時選擇喝酒,他知道善惡嗎?
一、借錢給人家不還,父親和三個兒子想去找欠錢的人打架,——聽了廣論心平靜了,頭腦清醒了
二、受到主管欺凌,痛恨上司,非常老實的人,小氣堵在心口,想殺了上司——決定忍下這口氣因為還有上師還有同行善有關心我,不去管上司了,善惡指對生命是否有可控性。
三、由眼神看出19歲少年夥同三個人計畫想搶劫有錢人,——心能改變是很偉大的行為;父母親學佛法家裡的事就朝吉祥的方向走—思惟聞法勝利
思惟師長三寶的功德,皈依師長三寶,祈求,可讓家人朝向吉祥的方向發展,就算有不可避免的定業,可以以趨向善業方向走。
這位少年如果能聽老師的話,不在暗地裡繼續籌劃搶劫的事,後來他希望出家的障礙也許就能排除;很多被老師救拔的案例,背後都牽涉到自己過去對善知識是否聽話的業力;我們幫忙一個人是否能成功,背後影響的是他自己的業力,不是我們幫忙才讓事情成功,而你這件事做了善業,將來感得樂果。
四、離婚後分錢搶錢又動殺意,沒情義受傷害——學廣論改變思惟
五、結婚後很幸福,現在連吃飯的聲音都討厭,自己是不是心有問題?——在家發展觀功念恩很重要。
六、先生的哥七歲小孩叫先生爸爸,被騙一直吵到60歲,——廣論同行善友,勸學廣論不要造惡業了,罵人再造口業來生會感得苦果
七、夫妻吵架專砸電器,上廣論班救了家裡的磁器,兩人變成特別好,走路牽手
八、半路遇到搶劫大喊阿彌陀佛
真正的仇敵在心裡—無明愚蠢,聽聞就像摧毀無明愚痴的利劍
比現有的觀察還要深的智慧——聽聞佛菩薩的法音「由聞知諸法,由聞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分辨善惡的方法「若由聞法發信意,成妙歡喜獲堅住,啟發智慧無愚癡,用自肉買亦應理。」
修行的訣竅
聞法勝利十句(廣論)
「聞除癡暗為明燈,盜等難攜最勝財,是摧愚怨器開示,方便教授最勝友。雖貧不變是愛親,無所損害愁病藥,摧大罪軍最勝軍,亦是譽德最勝藏,遇諸善士為勝禮,於大眾中智者愛。」
養成背書的習慣,這生背不起來,下一生會很厲害
下午——
(先道歉的人久而久之會舉重若輕)心之勇士,127則,道歉之後,如釋重負
為什麼一點小事會吵來吵去?因為過去有惡業種子!
看蜥蜴顏色不同吵架的例子。旁人覺得沒什麼內涵,當事人很入戲
包容,辯論的理路,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理路
老師賦予女眾比較重的——讓家庭成為修行的地方,不要『混』——明知故犯
『若太嬌愛,雖於微苦亦極難忍,若不嬌愛,其苦雖大亦能忍故。』
兩大仇敵:1.我愛執太強烈,2.常執。
在家裡面作一個修行人,對家裡熟悉的人提正念,家—修行環境,增上生,僧團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仁波切每次觀想把全寺院的僧眾包括流鼻涕的小沙彌都觀想進去,所以威嚴
希望別人包容你,你要在這裏面得到什麼?
幸福從哪裡來?包容來?心中的奇怪的貪求。以自我為中心,——我愛執
要在家裡邊行善,為何對熟悉的人反而不提正念?先作到在家裡不要吵架
1.恭敬僧從身邊人開始做起
2.對熟悉的人提起正念,不造惡業。
為什麼想要聽到好聽的話呢?希望對方重視自己,若對方不會就教他,怎麼做?先讚美他,先感恩他
說好聽的話,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所以觀功念恩很重要。
失去了才覺得好,他到底好不好?為什麼東西不在了才想到他的好?是不是不念無常的關係?過去的親人誦經回向給他
不念無常
念無常才會珍惜,人生不要留下太多遺憾,早上起來要想我自己還有多少時光可以和親人相處,好好修行,看自己還有多少善惡
我愛執,常執是家裡最大的兩個問題
情歸何處?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每天至少十善,提正念
在廣論班改變自心,讓一切朝著好的方向去發展,聽聞佛法,知善惡法,由身語業改變,
常常聽思改變,在家裡常常提正念,思惟正念人生會改變
為何死亡才能讓我們變清醒,讓我們變善良呢?原本善良,忽略表達?珍惜活著時光,對身邊的人表達善意和感恩
缺一個因緣以表達給他,讓善出現,內心深處,講出來,把表面哪層薄薄的____垢染去掉
埋藏在內心深處的_______,在大家都很健康的時候,從口中講出來,為了對治常執、我愛執,不是貪著現世
看自己的過錯
創造快樂
人對感恩心的渴望比狗的鼻子還敏感,對感恩心非常敏感
訓練多說柔和語,為什麼講惡語時就很勇悍,講感恩溫和的話,把善良顯示出來,為什麼shy,缺乏訓練
透過訓練,一開口就讓人覺得幸福,說溫和感恩的話,一開口就讓人感受到你的善念
把善良說出來,吿訴他在你心中有多重要有多美好,發揮正能量
例:印度家庭聚餐,小孩豪哭叫,逗一下小孩——嬰兒感覺被忽略了,—嬰兒的我愛執
你們很善良請說出來吧!每個廣論學員都行善,滅除世間多少憂愁,使世界變美好
原本善良忽略了表達,表達你對他的善意跟感恩,告訴對方他在你心中有多美好,要不停的說,發揮正能量
幸福的(資)源頭在心裡
用智慧與慈悲在家裡製造快樂,給認識的那幾個人
在家造善業,不要摧殘對方,保溫聽全廣
不要等被痛苦一撞,好話才全部出來
從上面各式各樣的例子,法師對老師學習空性的心得分享的感受,仁波切、格西對老師的稱許以及如俊法師自己的攝受,老師在各方面都能如佛陀般地做到圓滿,我們應該慶幸隨喜遇到如千面鑽石般,每一面都迸發出光芒的上師


這次真如老師的影片,是 2018 年 6 月開示時錄製的,課程主題是〈聽聞軌理〉,每一位跟著日常老和尚學《廣論》的人,相信對這個篇章都不陌生。雖時隔一年,但雋永的法義、生活面的實際探討,依然感動、引導了每一位學習者的心。
一開始,老師就立下一個宗,提出一個理路: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要非常地重視「聽聞」。
因為佛陀所宣說的正法,它的功能特徵就是:悲憫、救拔(拔除痛苦、給予歡樂),並具有改變身語意的力量。因此就像在銀行存錢,需用錢的時候才有得用:同樣地,由於聽聞佛法,將法義銘記心中,當人生遇到困難時,才能拿出正確的思路和方法去面對。
雖然如經典上說,聽聞佛法能夠得到非常大的利益,但要想獲得這些勝利,一定要在聞法前先思惟「聞法勝利」。老師比喻,我們的思想就是一匹野馬,在廣闊的思惟空間裡任意地奔跑,為什麼要像拉韁繩一樣沿著經典思考?因為沿著經典思考,這匹馬才能吃到草,不會走到荒原裡去,不會走到很多狼群中。又像父親想教小孩一件事時,應該先放慢速度,使聲音輕柔,營造容易溝通的氣氛;又像一首音樂的前奏,有助人慢慢融入樂曲。聽法前我們也應該透過「思惟經典裡的文義」,為自己的心營造出一種學習的氣氛。
《廣論》第 15、16 頁,宗喀巴大師詳列了許多聽聞的勝利。在這一堂課中,老師帶我們一字一行貼緊原文,實際練習「如何思惟聞法勝利」。
〈聽聞集〉:「如入善覆蔽,黑暗障室內,縱然有眾色,具眼亦莫見,如是於此種,生人雖具慧,然未聽聞時,不知善惡法。如具眼有燈,則能見諸色,如是由聽聞,能知善惡法。」
在這一段中,老師特別帶我們體會「生人雖具慧,不知善惡法」的狀態。我們在世間學很多東西,是有智慧,但這些智慧不是隨順於出離生死、消滅煩惱、生起大慈悲心的智慧。若想要獲得後面這些,必須透過正確的聽聞佛法。
我們生為人,雖然具有智慧,卻不能分辨出清淨的善惡,因此往往造惡業而不自知。老師用很多故事來說明,有人在痛苦的時候會喝酒,或用傷害別人的方式來宣洩自己的痛苦,造成社會犯罪、家庭暴力......就是因為「不知善惡法」的緣故;應該用理性和智慧的方式跟自己交談、跟他人相處,這就是佛法要教給我們的。「如具眼有燈」,有了生而為人的智慧,加上佛法的聽聞,我們才能明辨善惡。
「由聞知諸法,由聞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
在這一段,老師提到「由聞遮諸惡」、「聽聞隨轉」。
因為聽聞佛法,我們斷除惡業的造作。了解了法之後,「聽聞隨轉」,要進一步對善惡做出取捨——不可以殺、盜、淫、妄......老師特別舉例說不可以「惡口」!因為惡口的話,以後會有很多很多敵人在我們周圍,我們的生命會非常地不安全。當我們的心在造苦因的時候,要有所警覺:「這是苦因,我要停下來」。這個道理不是一直跟別人講,是要跟自己談明白。
接下來,老師就用很大篇幅鼓勵大家在生活中清晰地取捨善惡:「要在家裡造善業,觀功念恩,善待對方,不要造惡業。」因為這輩子既然要跟家人在一起,就不要在林林總總的家事煩擾中忘失正念、造惡業,這樣現世會痛苦,後世更是會墮落的!
老師帶我們從寬廣角度去看待人際問題:當我們試圖跟別人索討他的理解、包容、感恩......不要忽略對方也是一個肉身。他會變老、也有脆弱、有情緒、有他宿世帶來的業、有他不能超越的東西,換句話說,他是一個人,不是鋼鐵,不是機器。如果相處過程中,彼此曾經有過痛苦的記憶,也不要拿它一直來折磨自己,不要一直起瞋恨心,因為瞋恨心是很大的惡業。
老師肯定我們學習《廣論》以後,都懂得觀功念恩,那何不趁那個熟悉的身邊人還能走路,能說話,還能笑的時候,把溫暖的眼神、溫暖的話說出來告訴他呢?「因為你活著,使這個世界變美好!」也許到生命最後的時刻,就是這些溫暖的話支撐他度過病苦折磨,微笑著離開。而不要等到死主來臨,才覺得自己以前沒有好好善待對方,那時候就後悔莫及了。
「你們很善良,請說出來吧!」老師再再鼓勵:告訴對方,他在你心中有多好。這件事非常非常重要,而且要不停地說,最後說著說著就會說到《廣論》了,你們就會討論法義了。無上菩提,永為法侶,不是很美嗎?何必下輩子成怨家,親轉成仇呢?
「生命是如此的珍貴而美好,我們遇到了釋迦牟尼佛的教法、遇到了宗大師的教法,希望大家用這個智慧和慈悲,在家裡製造一些快樂。怎麼樣保溫啊?聽全廣!我會一直講下去。好好聽全廣,好好學《廣論》,你是可以創造命運的,掌中解脫掌中幸福,都在你的手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