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慈心在推動時,很多人面臨到一個情況,農委會要求地方農會百分之幾的比例要推動有機無農藥的工作,農會不太願意做,因為有機無農藥不好種,種出來賣相差沒人願意買,他們覺得這是一個很棘手的工作,可是上面要他們做,只好勉勉強強拖拖拉拉做,正好有我們慈心農場願意做,他們就樂得跟我們合作,他們也省事,因為我們自己種,種不好我們自己也會處理也會賣。若用一般的觀念,他根本不是真心與你合作,那你可以劃清界限,不理他。
但實際上不是這樣子的,他慢慢跟我們互動久了之後,看到我們這群人的內涵,會慢慢認同我們的理念,對我們這群人有好感,乃至他自己也會加入我們,學習這個教法,這就是灰色地帶。如果一開始就劃清你是黑的我是白的,跟你不相往來,後面什麼事都不會發生,但是如果一開始你把握任何緣起法都有它的兩面,沒有全好全壞,壞當中去找好的希望,好當中去反省留意壞的過失。
師父的功德就是透過這個慢慢累積出來的,所以你也可以說師父是精通般若的大師,他把般若裡一切法無自性的特徵完全融合生活當中,在舉手投足之間,就可以給我們啟發。
師父的功德就是透過這個慢慢累積出來的,所以你也可以說師父是精通般若的大師,他把般若裡一切法無自性的特徵完全融合生活當中,在舉手投足之間,就可以給我們啟發。
佛陀宣說般若的是般若經,解釋般若經的是現觀莊嚴論,開展現觀莊嚴論的就是我們學的菩提道次第論,你可以說般若就是法的核心。為何說師父是持教者?他在這一生你就看到,他的最初由共世間的弟子規由依止法趣入,到了他的晚年甚至圓滿成熟時,他願意流露出廣論法的核心---般若,一切法無自性所有這些法都在他舉手投足之間,完全在他的心識裡邊任運流露出來,活生生的在他身上呈現,他本身就是一部活的廣論,他留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就比較有機會看懂廣論在講什麼。
師父生活裡面,對般若的體驗可以說是隨處皆是。有時不靠上師的示現,不靠師父的示現,真的很難看得懂經論在講什麼。我善根很薄,靠著師父看懂一點點,說懂也並沒有全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